“我今天被开除了!”保安小哥在地铁“发泄式演讲”三分钟,网友:共情了

发布日期: 2025-07-11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北青网
主题分类:劳动事件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保安, 地铁, 坤坤, 视频, 工资
涉及行业:居民服务/修理/物业服务, 服务业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浙江省

相关议题:拖欠工资, 压迫行为, 劳动合同, 工资报酬, 工人仲裁/起诉, 离职辞退(包含遭到裁员或逼退), 工人运动/行动

  • 小葛在杭州地铁4号线工作第一天即被辞退,起因是甲方认为其工作表现不符合要求,并试图扣除部分工资,但小葛坚持要回了全部180元工资。
  • 小葛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所有工作安排均通过主管沟通,工资结算也未按非全日制最低时薪标准执行。
  • 在地铁车厢内,小葛用三分钟时间分享了自己打工被辞退和讨薪的经历,鼓励有类似遭遇的人要主动争取应得的工资和权益。
  • 小葛在维权过程中,曾向主管提及合同法和劳动法,但同事们未给予支持,令他感到孤立和委屈。
  • 该事件在网络传播后,引发大量共鸣,有网友表示受小葛影响,决定去讨回自己被拖欠的工资。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2025年7月1日晚上8点半,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杭州地铁四号线江锦路站,一位身穿白衬衫,踩着黑皮鞋的小伙子突然喊了起来,“各位,我今天被开除了,我是一个保安,只干了一天”。

地铁“发泄式演讲”三分钟(拍摄 坤坤)

他“发泄”式的“演讲”,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有人称这个瞬间为“一个成年人的崩溃”。

大二学生坤坤就坐在这个“崩溃”男人的对面,几秒钟之内,他头脑里闪过很多可能性,起初以为车厢里有人发生了冲突,又怀疑这个人“是不是有病”,或者是某个网红在拍段子。但紧接着,这位保安小哥的喊话让他共情了。

眼前的这位小哥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当保安的第一天就被辞退,但他坚持要回了这一天的工资——180元。他“失控”地跟周围人说,“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哪怕只有一天,也要把应得的工资拿回来”。

整个过程没有乘客打断或者躲开他,而是静静地听他讲完,等他平复下来。下车时,有人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坤坤用手机拍下了这段画面并发布到网上,一夜之间,这条“杭州地铁保安崩溃演讲”的视频获得50多万网友的点赞,有4万余人在视频下面评论。无数陌生人接住了这位小哥的情绪,有人说,之所以共情他,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绷不住的时刻。

要回180块钱

在杭州地铁里“崩溃演讲”的保安名叫小葛,今年22岁,四年前,他从湖北一个小村庄考到杭州一所普通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

因为家里能给的支持有限,父母又希望他早点赚钱,每逢假期,小葛都会去做各种各样的兼职,赚一些生活费。小葛当过服务员,也在40度的天气送过外卖,有时候一天做两份兼职,“我深知打工的不容易”。

2025年6月,小葛拿到了学校送给毕业生的伴手礼——一只橘粉色的保温杯,却没有拿到“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因为他有一门功课“挂科”,需要补考后才能真正的毕业,这也增加了找工作的难度。

“去当保安,是想过渡一下”,小葛通过网络招聘找到了这份工作,与领班商定的工资是180元一天。7月1日,是他上班试岗的第一天。

小葛上班的地方,在杭州地铁4号线附近,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在一栋大厦下的停车场维护秩序。

按照要求,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是12个小时,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我没有签订任何合同,所有的工作与保安主管沟通”。

上岗之前,小葛花了200元从保安公司购了一身正装,白衬衫、西裤、皮鞋。这套工作服与他平时的风格不太一样。平日里,他喜欢穿宽松的运动T恤,还喜欢二次元文化。

今年5月,他还将自己打扮成动漫人物,参加了一场cosplay的活动,当时他戴着蓝黑色的假发,顶着一个大帽子,腰间还系着一个黑色波点蝴蝶结,与套在保安制服里的小哥判若两人。

今年5月,小葛参加cosplay活动

7月1日,他穿着崭新的白衬衫上岗了。小葛回忆,那天工作并不顺利,他没有提及具体细节,只说自己的表现没能让甲方满意,“他们好像觉得我学生味太重,很多事没有及时处理,有一些不妥的地方”。

按照小葛的说法,晚上快下班时,甲方表达了辞退他的想法。小葛提出结清工资后,对方说他工作不到位,要扣除他100元的工资。小葛没有妥协,“我马上跟主管沟通,说想要回我这一天的全部工资”。

小葛说,在跟主管沟通的时候,其他同事也在旁边,其中不少也是大学生来做兼职,他跟主管提到了合同法、劳动法。后来,小葛在地铁里也提到,理论上,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本应该按照杭州非全日制劳动人员最低时薪来结算——24元每小时,但他还是希望要回说好的180元。

小葛在对方的回应中感受到了不屑,领班对他说“别跟我提这些,赶快拿钱走人”。之后,小葛通过微信收到了对方转来的180元工资,但他心里却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其实交涉的过程还算顺利,但同事们像看异类一样看着我”,小葛说,自己在与领导沟通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声援,“我在他们眼神里感受到了麻木”,这一点是令他最为委屈的。

三分钟“演讲”

小葛说,从单位到地铁的路上,一股委屈的情绪涌上来,“脑子里都是我以往打工的经历,还有同学试岗没有工资的事情,所以我很想把我今天的经历说出来”。他想告诉有类似经历的人,一定要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我平时在陌生人面前挺沉默寡言的”,在地铁车厢里,小葛开口前做了一番心理建设,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想说的话,还特意把保温杯和手机充电线放到地上,以便身体可以在讲话时大幅度施展开,但一开口,他还是既紧张又激动,“失控”到声音发抖。

“我被开除了,大家猜一下我的职业,我是一名保安,只干了一天”,当时是晚上8点半左右,车厢里人并不多,大部人低头看着手机。小葛的声音,把大家的注意力从互联网拉回了地铁车厢。

大学生坤坤坐在小葛对面,这天是他大二的最后一天,他拖着行李箱,从上海回到杭州。当时,他刚刚戴上耳机,沉浸在手机里,却被小葛突如其来的喊话吓了一跳。在不缺网红的杭州,坤坤还以为是某个自媒体博主为了吸引眼球在拍段子。坤坤学的是摄影专业,他下意识地打开手机开始录制,原本只想拍下来发给家人和朋友,告诉他们“地铁上有个奇怪的人”。

“但后来感觉不对,他好像真的遇到事儿了”。坤坤得知,小葛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独自来杭州打拼,找工作遇到不签合同等不公待遇,“小葛面临的情况,会不会就是我将来要面对的情况”,坤坤起初也是“看热闹”,慢慢地他听了进去。

从坤坤拍下的视频中看到,小葛发言时,在车厢里来回踱步,还绕着扶手转了几圈,坤坤能感受到他的激动。

“说了什么几乎都是即兴的”,小葛回忆,他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想到了自己送外卖时的辛苦,想到有同学去奶茶店试岗,做了两三天没有结工资。

在做保安之前,小葛还找过其他兼职,在发现中介公司介绍的工作都不太靠谱后,他曾主动沟通,要回了400块钱的中介费。“其实我想说的是,要回应得的工资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对不公平,不要妥协。”

坤坤看到,眼前这位保安小哥在倾诉完之后马上变得沉默,“好像又回到了现实”。坤坤当时很想上前说点什么,但直到小葛下车,他也没有起身,但他看见,一位女乘客下车时拍了拍小葛的肩膀说“加油”。“我想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会让他好受很多”。

地铁车厢里正在“演讲”的小葛(视频截图)

“高光”之外

“下车以后,我整个人是蒙的”,小葛说,在地铁里喊话之后,自己也有些恍惚。从工作地点到住所,原本只有20分钟车程,那天他换乘后坐过了好几站,在地铁里多待了一个小时。他觉得,刚刚在地铁里“演讲”的那个人不是平时的自己。

陌生人的那句“加油”确实让小葛特别欣慰和高兴,“因为有人听进去了”,小葛说,在地铁里说完那番话后心里特别痛快,被辞退后的那种沮丧和委屈也消解了不少。

那天晚上,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说了自己在地铁里的行为,“当‘笑话’一样讲给了他们”。结果第二天,同学告诉他,他的“演讲”被发到了网上。

发视频的人是坤坤,“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坤坤没想到,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后,得到了50万点赞,4万多条评论。

大部分人表达了善意,有人心疼小葛的经历,他们注意到,小葛白衬衫上有折痕,“崭新的衬衫,澄亮的皮鞋,看得出他很重视这份工作”,有人说“很想要抱抱他”。

小葛刷了很久评论,“我挺高兴的”,小葛说,这段地铁的发言,算是自己的“高光时刻”。生活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小葛家境一般,家人关系也不好,读的是普通大学,成绩平平,甚至直到毕业,还有一门功课没过,连一份保安工作也没守住。“但这些情况都不能影响我要回应得的工资”。

小葛高兴的点在于,他看到有类似情况的人受到了影响。有人在评论区说,自己干了9天的计件工,老板不结工资,为了“不撕破脸”,暂时还没有去找老板要钱,但他看到小葛的视频,已经起念去要回9天的工资了。

小葛在“演讲”时也提到,要回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报警,投诉,要懂劳动法,要学会使用法律途径去维权,“法律会站在我们这边”。

在众多留言中,还有一位销售行业的从业者特意发起“寻人”,希望找到小葛,为他提供一份工作,“别人看他可能挺激动的,但我觉得他是一块宝”。小葛后来与这位网友联系上,但却婉拒了对方的邀请。

小葛说,视频发出后,他身边的同学老师也都联系他,关注他的状态,为此,他还注册了视频账号,开了一次直播,想跟那些接住自己情绪的陌生人说声谢谢,告诉大家,“我现在一切都好”。

在地铁“演讲”的视频发出后,小葛联系上了视频发布者坤坤,这两个原本只有一面之缘的大学生再次见面,聊了一下午,关于就业,关于维权,关于未来。

事后小葛与坤坤再次见面,聊了一个下午(供图 坤坤)

目前,小葛租住在杭州,从三分钟“演讲”里的“高光”回到出租屋的现实后,他还要去计算房租,寻找下一份工作,准备学科的补考。小葛说,在过去的22年里,他并非是一个凡事都较真儿的人,生活里也有很多妥协的时候,这三分钟的“演讲”,像是一个小小的烙印,提醒自己去争取应有的权益。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石爱华 实习记者 徐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