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宏观】返乡农民工如何就业?——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蒋飞宏观研究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就业, 返乡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 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 创业, 乡村, 发展, 农村, 人数
涉及行业:建筑业, 制造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陕西省
相关议题:人口移动/流动
-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就业现象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疫情对城镇就业机会的影响和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推进。
- 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政府应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拓展其就业面,提高其竞争力。
- 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有重大的意义,政府应采取降低贷款门槛、税收减免、场地优惠等方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 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预期未来可以进一步带动农民工就业和乡村发展。
- 农民工月收入逐年上升,但仍存在技术含量低、工作不稳定等问题,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保障和支持。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近些年,全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热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影响城镇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推进也吸引着农民工返乡就业。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环境与城镇职工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保障民生,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我们结合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有如下特点:农民工数量及工资方面,近五年农民工总人数攀升(2020年除外)、工资不断上涨;农民工去向方面,省内流动增多、跨省流动减少;年龄结构与行业结构方面,农民工平均年龄在不断提高,就业行业以建筑业和制造业占比最高,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就业结构需转型优化。
当前逾七成返乡农民工以县域为再就业地点,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有重大的意义。政府应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拓展其就业面,提高其竞争力。对于有创业意愿但资金不足的返乡农民工,应采取降低贷款门槛、税收减免、场地优惠等方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事实上农业农村部已发布规划,从四个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预期未来可以进一步带动农民工就业和乡村发展。
近些年,全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热这一现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与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以及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推进有关。
自新冠疫情的爆发以来,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不少企业被迫暂停营业,就业门槛也随着疫情下就业难度的增大而不断提高。而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农民工来说,疫情之下在外打工生活也面临一定困难。因此,为降低生活成本,同时也为避免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限制而误工误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
从数据来看,19年-20年间,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人数明显减少,从19年的7508万人下降到20年的7052万人,这与19年底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关系。2021年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人数相比上年有所提升,但近几年留省内打工的农民工人数远多于出省打工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2021年跨省流动外出农民工人数较2020年增加78万人达7130万人,省内流动外出农民工人数135万人达到10042万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随后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主要表现在:产业带动就业增收能力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建设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等方面。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安土重迁的思想,如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家乡的产业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家乡就业便可创造可观的收入,那么返乡对于大多数在外漂泊的农民工来说都是更优的选择。因此,在国家的政策倾斜下,在党和人民持之以恒的乡村建设下,返乡就业已经具备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了。
今年2月份,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鼓励能工巧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乡创业。推动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依托各类园区、企业、知名村镇等,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造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业创新孵化载体。5月份,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400亿元。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农民工人数改变了前3年逐年递增的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即由2019年的29077万人减少至2020年的28560万人。但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等各项努力下,21年农民工的就业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农民工总人数为29251万人,比2020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再次回到增长趋势中。这表明国家在解决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问题过程中下足了工夫。我们认为,基于国家对生计民生一如既往的重视,以及疫情防控越来越人性化,明年的农民工就业总量或将继续增长。
自2008年人社部专设"农民工工作司"以来,农民工月收入逐年上升,已经从2008年的1340元上升到2021年的4432元,14年增长了3.3倍,平均增速9.76%,低于同期的名义GDP平均增速10.39%,但高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9.02%。从收入水平也可以看出,农民工月收入是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工的工资中五险一金占比不高。以陕西为例,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基于2020年农民工“输出地”进行调查显示,单位或雇主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缴纳比例有待提高。在外出农民工中,缴纳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是16.6%、21.1%、17.4%、13.5%、11.8%和11.5%。我们按五险一金个人缴费占个人收入的22.5%进行测算,加上五险一金之后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农民工大约15%。
但从不同类型企业来看,农民工月收入低于城镇国有企业、城镇单位和集体企业的员工收入,尤其是2015年以后增速水平持续低于后三者。在2020年疫情发生的当年农民工收入增速大幅下降,是受冲击最大的群体,这反映出农民工技术含量低、多为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等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数据,2021年,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130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增长1.1%;省内流动10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35万人,增长1.4%,高于跨省务工人数的增速。
从输出地看,中部地区跨省流动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6%,西部地区占47.8%,东部和东北地区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跨省流动农民工占比分别为15.1%和28.9%。中西部是我国经济发展薄弱的地区,其中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区更为落后。我国政府公布的贫困县(2017年)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省份占375个。因此,关于农民工就业地区的变化,我们以经济弱省分布较多的西部地区数据为例,外出农民工中,西部地区省内流动人数在2017年首次超过跨省流动人数,接下来的年份也一直呈现省内流动者增多,跨省流动者减少的趋势。这也反映了更多外出农民工倾向于返乡就业的现象。
分区域看,2021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4787元、4205元、4078元和3813元,分别同比增长10.0%、8.8%、7.1%和6.7%。东部农民工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速均明显快于西部地区,为何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省内就业的占比上升呢?
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与此同时,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虽然东部农民工收入较高,增速更快,但收入并不是农民工选择就业地区的唯一原因。我们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还有:1、与家乡比起来,东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考虑到成本,外出和在家乡打工的净收入差距不大;2、社保福利等虽有所提升,但与“本地人”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和归属感还是存在差异;3、农民工整体年龄分布在逐年上升,年龄越大,留在家乡务农务工的倾向越强。
农民工平均年龄的提高也是推动返乡浪潮的重要原因。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7年的21.3%上升到2021年的27.3%,而30岁及以下年龄段占比从2017年的29.9%下降到2021年的21.2%。并且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46.0岁)明显高于外出农民工(36.8岁),说明留在乡村的农民工大龄比例更高。这可能是因为,为保障安全性,全国各工地都拒绝超龄农民工(年龄上限多为男60岁、女50岁)进入工地,因此超龄农民工只能选择回返乡,他们的就业生计也必须予以重视。但无论是本地农民工还是外出农民工,近年来都表现出大龄化趋势,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从2017年的44.8岁上升至2021年的46岁,外出农民工从2017年的34.3岁上升至2021年的36.8岁。这些现象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新一代受教育程度提升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对我国农民工从事行业和收入情况进行展示,这对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有直观的借鉴意义。
行业分布方面,第三产业占比小幅下降。2021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50.9%。其中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最快。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至48.6%,主要是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比上升拉动。
收入方面,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六大主要行业月均收入继续增长。其中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508元,同比增长10.1%,在所有行业中增速最快;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141元,在六大主要行业中收入水平最高;住宿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638元,收入水平较低。
当前逾七成返乡农民工以县域为再就业地点。2020年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回流再就业分为返乡就业与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中,选择在县城、乡镇和本村范围内工作的人数分别占36.97%、15.84%和16.87%,累计占比达69.68%。返乡创业的农名工中,选择在县城、乡镇和本村范围内创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36.92%、16.92%和32.31%,累计占比为86.15%。
从农民工个人角度出发,县城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过渡带,既有比城市低的生活成本,又具备村镇所缺失的便利设施,且离家较近的距离可使人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农民工若能在就近的县城就业,也不是为一种好的选择。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意见要求,并以2025年作为节点提出了发展目标。这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机遇,而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也有重大的意义。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总体上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竞争力还不够强。除了少数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的县域,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产业发展不充分、增长动能不足。地方政府应该抓住县域经济发展机遇,结合当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0年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也受到了较大干扰。虽然在2021年已有回升,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国际形势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大环境下,始终不能放松对百姓就业水平的重视和民生的保障。就业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环境与城镇职工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由于疫情防控下就业难,国家大力推动乡村发展,以及工作年龄限制等一系列原因,不少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针对一些农民工返乡就业这一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从监测情况看,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这些农民工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将会造成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剩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为社会治理带来一定挑战。反过来说,如果合理解决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可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而降低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统计局数据显示,20年和21年,农民工从事比例最高的行业均为制造业,分别占27.3%和27.1%。而这两年间,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增速最快,21年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增速最慢,21年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2021年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27.1%和19.0%,累计占比为48.6%。说明当前超四成返乡农民工仍以建筑制造业为主,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结构仍需转型优化。
农业方面,政府应因地制宜,鼓励农民种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环境的作物,或大力发展畜牧业,引进先进技术,形成规模化管理。例如畜牧业发达的内蒙古专门针对返乡创业农牧民推出“允许返乡农牧民工、入乡留乡人员等创业人员以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林权、生产技术等作价出资设立农牧民合作社或家庭农牧场,允许其兼营相应的农牧场休闲观光服务”,“鼓励返乡创业农牧民工、入乡留乡人员等创业人员共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围绕规模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农村牧区服务业以及农牧业技术推广、林下经济、贸易营销、农牧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合作建立营销渠道,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合作分散市场风险”等政策。
非农业方面,政府应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拓展其就业面,提高其竞争力。对于有创业意愿但资金不足的返乡农民工,应采取降低贷款门槛、税收减免、场地优惠等方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带动家乡产业快速发展。例如,使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家乡产业增加销量等。
2020年中国农村研究院的一篇调查报告显示,在1196个有效样本中,表示正从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仅有66位,占比为5.52%;而在已返乡农民工群体中,选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占比为9.66%。可见,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比重不足一成。进一步从返乡创业意愿分析,仅有21.03%的农民工表示有创业想法,占比仅为两成。说明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仍需进一步激活。
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城市资源流向农村,城市支持乡村,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方式。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提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第一,发展富民产业稳岗。这是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关键。我们的工作着重是"两个"。一个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另一个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和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支持农村创业增岗。返乡农民工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返乡创业有优势。大体上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带动6-7个稳定就业,带动15-20个灵活就业。
第四,壮大县域经济扩岗。县域是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蓄水池,目前有55%左右的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要在县域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小微企业集聚区。
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多省市采取不同的激励政策,强化创业融资支持、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培训、优化创业服务。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贷款难问题,四川、广西、广东、湖北、内蒙古、甘肃等地纷纷放宽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限制,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为克服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就业面窄问题,广西、贵州、陕西、甘肃等地都关注到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问题,并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或提供培训补贴等。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难问题,广西、河南采取发放房租补贴的方式,内蒙古、贵州提出优先保障返乡农民工场地需求的要求。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