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旅游业从业者:“很难,但还是打算撑一撑”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旅行, 疫情, 民宿, 从业者, 旅行者
涉及行业:服务业, 体育休闲/文化娱乐
涉及职业:白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新冠肺炎
- 旅游业从业者在疫情下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他们仍然坚持着。
- 疫情的影响导致许多旅游从业者和企业退出市场,但一些人和企业仍在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 旅游行业的低迷状态让从业者信心减退,但旅行者的信心和对旅行的渴望一直都没有改变。
- 一些旅游从业者和企业采取了创新的方式来应对疫情的挑战,比如推出联票和降低成本等。
- 旅游行业从业者的坚持和努力,为旅行者提供了面对逆境时的希望,也激励着每个人去探求当下更丰富的可能性。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七月底的一个夜晚,长沙坡子街人流如潮,一众奶茶、臭豆腐、中式点心等店铺大排长龙,路边大排档的一张张折叠桌上,堆积着成山的小龙虾壳……不久前刚结束居家隔离的小梦站在这里,有点恍惚。
2019年是小梦工作的第三年,她两个月会短途旅行一次,稍微攒一攒钱就能飞得更远一些。然而,格子间里的小小快乐,被猝不及防的疫情阻断了。之后的两年多,不仅是飞远一点,能不能下楼、春节能不能回家都是小梦习惯又期待的事情。
2022年的春天,家住北京劲松的小梦接连两次“中招”。居家隔离刚刚结束,公司又再度被封控。居家的那段日子,小梦每天睁眼就是电话会议,唯一出门的机会就是下楼核酸。“真想走出小区,去轰趴,去露营、去旅行,只要能出门,去哪儿都行。”
6月,疫情逐渐好转,小梦决定趁现在能出发,立即去自己心仪已久的长沙。963天前收藏的攻略,退过三次票,关注了28个旅行KOL,这次终于派上了用场。
同样,今年4月初,北京迎春花开得正盛,Carol却被隔离了近1个月。疫情的第三年,其实已经适应了偶尔居家的生活,但是以年为单位不能见父母的日子,还是头一次。
1个月后,因工作需要,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快速前往武汉、成都完成工作,在回京的高铁上,她决定立刻买票回家,补上两年过年没有回家的遗憾。
不止是小梦、Carol,似乎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慢慢掌握这种插空式旅行的能力。只要有出行窗口期,看哪里不隔离,就赶紧买票出发。眼前流淌着的橘子洲,夜市里红火的口味虾,老娭毑做得糖油粑粑,回家的第一顿家常菜……只要内心笃定,“太阳下了有月光”,心在路上,路也在心里,出发就有希望。
旅行者们从未放弃,旅游行业从业者们也一直在努力。他们或多或少都遭遇过自己职业生涯里的“至暗时刻”,他们积极寻找更多的可能,从业者们共同的坚守,也使得今天的旅行更具意义。
去哪儿旅行CEO陈刚回想过去两年多的光景感慨:“疫情这几年,餐饮行业‘死了’两拨人,而我们旅行行业,是一拨人‘死了’两次。”两年多以来,旅游行业里不少人和企业迫于无奈已经淡出,剩下的一些人还在咬牙坚持着。
陈刚和他背后的去哪儿旅行APP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旅游行业资深从业者,陈刚认为,对旅游业而言,疫情有两波,一波是2020年年初,疫情刚爆发时,“当时我们只是慌乱,但还挺乐观的,以为就像那年的非典,应该很快结束。”事实上,2020年初,去哪儿旅行的业绩并未受太大影响。
然而,2022年春夏之交的疫情却着实让陈刚倍感焦虑。个中原因在于,旅游业长时间的低迷状态让从业者信心减退,受疫情反复影响,大量民宿长期消费人数锐减,高昂的维护和人力成本,让部分运营者无力承受选择退出。
他认为,旅行者的信心和对旅行的渴望一直都没有改变,但从业者的信心何时才能恢复,尚需时日来检验。“毕竟对一般人来说,你只是重新启程去旅行,虽然相比疫情前,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但是对于从业者来说,他们要面临的是未知的风险。”
即便如此,陈刚和去哪儿旅行也在谨慎而乐观地采取实际行动,支持旅游从业者让他们早日“振作起来”,2022年7月,去哪儿旅行拿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京郊住宿消费券,同时,也陆续上线湖北、重庆、浙江多地旅行消费券,给予旅行者订单补贴,刺激消费。
对京郊开民宿的范老板来说,这一举措就帮了他不小的忙,民宿订单也一度爆满。范老板早年是无人机设计师,出于兴趣,他开办了民宿“梧桐”。起初,他准备一边继续设计无人机、一边经营民宿。可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他决定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专心经营自己的民宿。到现在,范老板的民宿已经有十几家,分别坐落在北京各个郊区。
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其中两家正在装修的民宿只得暂停。“很焦虑,每天都在思考该怎么办,也想过要不放弃吧,重回职场。”但范老板选择扛了过来。到了五月,情况开始好转,“虽然没有所谓的报复性旅行,但订房的人数激增。”范老板推测,原因是由于疫情的限制,北京当地居民放弃了跨省游,京郊民宿于是变得炙手可热。
而在无法开门迎客的日子里,范老板也在不断强化民宿的服务水平,还特地邀请了海底捞的员工来传授经验。此后,每个民宿都设置了管家制度为旅行者提供贴身服务,“让他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除此以外,他还尝试用直播的方式来扩大民宿的影响力,总之,他没有、也不能坐以待毙。还好,随着近期疫情逐渐好转,加上去哪儿的扶持,民宿挨过了艰难时刻,正在缓慢恢复。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2022年,全球航空业累计净亏损额将达2010亿美元。政府正在通过补贴、贷款等方式在不断帮助航空公司度过困境,而航空公司也在积极自救。
四川航空销售总经理俞言兵至今记得疫情爆发后川航遭遇的惨状:“每天退票都在一亿元左右,多吓人啊。”回忆起这些艰辛时刻,去哪儿旅行给予了航空公司不少支持,“用户在平台退机票,去哪儿旅行平台第一时间先行退款给消费者,然后才会跟航空公司来结算。也就是说,平台要先垫付。这种合作的根基,是航司与平台的信任关系。”
俞言兵也提及,2022年上半年是疫情爆发后航空公司最为艰难的时期。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的暑期客运飞机的上座率都在90%左右,而今年这个数字只达到了70%。
为了自救,川航也在不断创新。比如,与一些地方火车站达成合作,推出火车票、机票联票的方式,鼓励旅行者先乘坐火车到达中心城市,然后乘坐飞机奔赴目的地。同时,航空公司也在努力降低成本,比如,此前各个公司自行维护维修飞机,如今几大公司会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飞机的维护和保养。
前路迷茫且不确定,但是,这些旅游从业者依旧充满韧性。心理学中有一个名为“帕帕基诺效应”的理论,指的是,如果能够给予处在困境之中的人恰当的信息,尤其是指出可行性道路的关键信息,那么就可以挽救很多人。这些旅游行业从业者便是这种效应的现实体现,他们步履不停,竭尽所能,寻找着问题的创造性解法,给旅行者们提供面对逆境时的希望,也激励着每个人去探求当下更丰富的可能性。
2022年的仲夏时节,旅游业看似开始慢慢恢复。但是,如陈刚在某媒体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所言:“局部的复苏又是如此随机和脆弱,一例新发病例足以让最火目的地骤冷,每个外出的旅客都带着一份被隔离的隐忧。”
作为头部旅行平台的CEO,陈刚冷静且克制,毕竟,他目睹了两年多时间里旅游行业的跌宕起伏,他认为,这个行业的恢复充满着“薛定谔式的未知”——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旅游行业处于顺境与逆境叠加的状态,起起落落,让人唏嘘又或者茫然不知方向。
《疫情下中小微旅游企业经营现状调研》显示,2021年在旅游行业中旅行社的亏损最为严重,全国超过92.3%的旅行社出现亏损。这是整个旅游行业的一个缩影。但在今年6月以后,陈刚开始看到旅游业复苏的迹象。他预计,在暑期会逐步反弹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陈刚还观察到,旅游市场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哪儿不隔离,就去哪儿”。“这就是现在最朴素简单的一个消费逻辑。”而在局部地区,“薛定谔”式的旅游消费反弹也同时在发生着,陈刚说:“虽然会在数据上反映为火爆增长,但也会带来很多‘堵点’和后遗症。比如说,新疆的独库公路变‘堵哭公路’,西藏山南洛扎县直接宣布游客太多超过接待能力,暂停接待游客一周。”
不过,陈刚依然坚信,大众对于旅行的热爱迟早会让这个行业再度焕发生机。近期,去哪儿旅行还推出了“72小时去哪儿都行”旅行计划,周五请上一天假,再加上周末,就可以实现一个72小时的大周末。这个崭新形式的假期,能够安放绝不少人的出行需求。去西藏祈福朝圣,去阿尔山看最小的火车站,去三亚冲浪、发呆······
就算只有碎片化的72小时,你也完全可以拥有这些体验。借助这一计划,去哪儿旅行想传递给用户:旅行并没那么困难,梦想和远方都不遥远,大家可以随时手动DIY一个成年人的小暑假。
当下,小梦就选择连着周末加1天年假的方式去旅行,她惊喜地发现北京飞往长沙的航班上几乎都坐满了人,其中,还有很多孩子,看起来是和父母一起旅行过暑假。小梦还记得长沙坡子街头夜晚摩肩擦踵的热闹景象,“游客很多,你能感受到大家脸上的活力,我都恨不得立即在长沙投简历了。”
人们通过旅行,收获着陌生的经验,谛听着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它将我们从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抽离,也让我们辨别出生命中同样重要的那些事物。因此,大众对旅行的渴求将始终存在。而作为深耕旅行行业的平台,去哪儿也将和万千从业者们共同守护着人们疲乏生活里的这条“缓冲带”。
梁文道讲:“读书和旅行,其实是同一回事,都是为了让我们在一刹那变得不是自己。”当下,一些客观因素让外出旅行变得不易,但即使如此,在空隙中的每次上路,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到光亮。相信自由、美好与欢愉,随着束缚不再,它们自然会纷至沓来。
截止8月5日24点,点赞较高的前10名,将获得【去哪儿X探路者联名天幕】或【去哪儿X沸点联名滑板】,近距离前往诗与远方,去哪儿都能站稳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