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密接转运安徽芜湖侧记①:转运、掉链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
主题分类:
内容类型:
关键词:小区, 居委, 居民, 方舱, 阳性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
地点: 上海市, 安徽省
相关议题:新冠肺炎
- 上海疫情失控后,许多社区陷入混乱,资源被挤兑,计划经常赶不上变化,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 为了实现“应隔尽隔”,上海在4月实行了抗疫新措施,每天将大量密接转运到江浙皖三省。
- 上海转运出去的密接越来越多,长三角的接待能力有限,只能征用郊区酒店,很快满额就临时改建隔离点。
- 由于转运人员过多,带来了两难:如不及时转运本楼、本小区的居民风险很大,如转运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
- 转运过程中出现了掉链子的情况,有些人没有按照规定转运到长三角,而是直接拉到上海远郊的方舱。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2022年4月28日晚,大雨淋漓,居委会一车38人从上海转运到安徽芜湖某楼盘改建的临时隔离点。一进房间,桌上有隔离点慰问信和全新的生活用品,很快又收到方便面、八宝粥、当地特产和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慰问信,倍感温暖。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于芜湖密接隔离点)
这就是上海疫情失控后每天都存在的乱象。很多人很努力,也很吃力,很多资源被挤兑,虽然没有人故意隐瞒或故意欺骗,但出乎意料的事总是接二连三。计划经常赶不上变化,有口难辩,还要继续抗疫,也没有时间精力反复解释。
自2020年1月起,中国抗疫28个月,上海曾经一直是“优等生”。谁也没想到2022年3月破防,Omicron毒株在社区广泛传播,3月1日至5月3日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近60万例。谁也没想到自3月28日封城,不少的社区从3月中旬就封区,元气大伤,乱象频现,“精准防控”摇身一变为“精准外溢”。
3月1日至今,我的小区报告3例阳性,很巧合都与医生相关,支撑到现在实属不易。共门共路的相邻老旧小区彻底沦陷,由于厨卫共用、通风条件差、人均居住面积小、有些居民不自律、早期阳性未及时转运等因素叠加,近半居民已经阳性。成为全区拔点攻坚的重点小区之一,区委书记前来蹲点,中央指导组现场督查。
4月1日,我解除居家监测、健康管理之后第二天做抗疫志愿者,相邻老旧小区18号楼、19号楼已报告阳性。穿大白在17号楼守了一天,曾经三次挨家挨户敲门,亲眼观察了每家的居住条件,观察了不少居民自律性欠缺,“足不出户”实现不了,存在散步、遛狗、闲聊、玩耍、聚集、取快递、小卖部购物、室外随地吐痰和抽烟等行为。
上海封城后,不少人简单地跟风呼吁“居家隔离”,很天真很不接地气。只要实地感受一下,就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老旧小区“居家隔离”的硬件根本不具备。一栋楼出现1个阳性,如果不及时转运,不仅同住人、这栋楼所有人肯定是密接,而且阳性的概率高。4月27日,我获悉相邻老旧小区的一栋楼除了一个阴性,其他居民已全阳。
阳性太多、密接太多,带来两难:如不及时转运本楼、本小区的居民风险很大,如转运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为了实现“应隔尽隔”,每天将大量密接转运到江浙皖三省,是上海4月实行的抗疫新措施。
4月26日,居委告知,区里有“大动作”,转阴不转阳,将阴性密接人员转运到长三角,具体地点、停留多长时间未知,通知居民有个心理准备。次日,居委又告知,我所在的小区被疾控列入密接名单。
密切接触者是与阳性感染者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Omicron毒株的传播力强、隐匿性强,被感染的风险大。按照疫情防控规定,通常对密接采取“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的管控措施。
我一听这是好事,如转运到长三角肯定比上海更安全,隔离条件肯定比早已资源挤兑的上海更好。第一反应是咨询老人婴儿家庭如何转运,居委答复,年龄过大或过小兄弟省都不接受。
本小区两栋楼,其中一栋清空全部转运,一栋尊重居民意愿多数未转运。4月27日下午,小区做了全员核酸检测,只有阴性才能转运。由于本小区的疫情明显低于相邻老旧小区,为减少转运环节的感染风险,我请求转运时单独一车、每人发放一套防护服,居委确认顾虑合理,答应向上建议。
4月28日约8:30,紧急通知上午10点前上传转运人员的身份证照片和核酸阴性截屏。下午约2:30突然来电,大巴车已到小区外面,马上出来领防护服出发。这是抗疫,很多工作衔接很难精细流畅。
我在领防护服时,发现自己的名字放在第一个,用黑体标明,起一个队长的作用。但事先无人告诉我转运名单和队长职责、老旧小区也有人上车,显然带队不限于本小区的居民,而是这辆大巴所有人。
4月全职做社区防疫工作的志愿者,每天事情、微信、电话很多,很多旧事没有时间扎实跟进,又有新事不断冒出需要处置,频繁配合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就占用相当一部分精力。例如,这次转运直到上大巴,我也不清楚去长三角哪个地点、停留多长时间?
原以为最快4月28日晚才能转运,实际约16时就出发,半路上雨越下越大,20:30左右抵达安徽芜湖。将一个楼盘的一居室临时改建为隔离点,两个单元高层,约300个房间、300张床位。
上海转运出去的密接越来越多,长三角的接待能力有限,不可能把中心城区的酒店拿来安排。这完全能够理解和接受,万一破防当地百姓和经济很苦,只能征用郊区酒店,很快满额就临时改建隔离点。
当地工作人员都穿上防护服,先对大巴外表消毒,冒雨告知车上的人排好队,发放微信大群二维码和房号,每6个人一批上电梯进房间。我们同行的人有母女、夫妻等,询问工作人员可否安排一个房间,方便相互照顾,也节约房源,明确不同意,都是一人一间隔离。有的居民身体不好,曾提出想住朝南的房间,也没有挑选的余地了。
一进隔离房间,桌上有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隔离点的两封慰问信,倍感温暖。隔离点的信末留有负责人钱院长的手机号,冒昧去电,自我介绍是刚到一车的领队,已经晚上9点大伙都没吃饭,能否提供盒饭?院长答复,盒饭冷了,马上会提供方便面、八宝粥等零食。
居委当天转运安徽第一车安排40人,有2人未上车,实际转运38人。后面一车38人原计划也转运安徽,其中有本小区的2个志愿者,偏偏掉链子。没有按照街道和居委的说法转运到长三角,而是直接拉到上海远郊的方舱。
芜湖隔离点工作人员高效,进房间后很快送来方便面等食品,不过我没有心思泡。第二车有一批从抗疫前线撤下来的医务人员,他们短期休整后很快又要上抗疫前线,而远郊密接方舱与上百例阳性方舱仅相距几十米,风险比居住的小区高得多。
马上和街道工作人员联系,她和居委主要负责人获悉第二车送到远郊方舱也很意外,感觉对不起大家,后面的密接转运工作不好做了。据她介绍,和居委的说法一致,密接转运名额要抢,最好的是出省,其次是到这个远郊方舱,最差是到某近郊方舱。
4月28日上午,她让大家10点前报身份证照片和核酸阴性截屏,等不及所有人报齐后再上报区里。建了转运微信工作群(我在群中),每个转运人员的两张照片不断发上来,边收照片、边做表格,凑满一张表40人,赶快甩到区里抢出省名额。下午她忙着组织全员核酸检测,以为第二车也会到安徽,没有再跟进了。
实际上,每天出省的名额有限,不止一个街道在抢,而是全区所有街道都抢。动作快的街道能抢到第一车出省,第二车转运人员表格凑齐时,当天出省的名额已被抢空,就会有多个街道的第二车密接转运到郊区方舱。
这也能解释,居委原先答应本小区风险小的居民全部放一车,实际第一车与相邻老旧小区居民混在一起。因为抢出省名额时,没有按小区报名的表格顺序,而是按4月28日上午谁先上传身份证、核酸阴性截屏两张图片的顺序组团,前40人凑成第一车。
我上车后才获取转运人员电子表格,每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准确,但近半的人手机都写成同一个固定电话,住址都是一样,显然是因为时间太仓促,尽快上传到区里抢出省名额,来不及核对,就填同一个电话、住址。
街道没有故意欺骗居委,居委没有故意欺骗志愿者,志愿者没有故意欺骗居民。但第二车居民没有按照事先的说法送到长三角是事实,居民存在误会也是事实,难免吐槽和责骂。
4月29日上午,一位街道负责人与我电话沟通时,谈及第二车送到远郊方舱和基层抗疫工作的难处,坦率地说:“现在居委、街道的点长、志愿者被误会,在一些居民眼中,你们脸上写着两个字‘骗子’。”
这就是上海疫情失控后每天都存在的乱象。很多人很努力,也很吃力,很多资源被挤兑,虽然没有人故意隐瞒或故意欺骗,但出乎意料的事总是接二连三。计划经常赶不上变化,有口难辩,还要继续抗疫,也没有时间精力反复解释。
将密接转运出去,是为了居民更安全,没想到与阳性方舱相邻,还不如不转运。4月29日一天,与街道、居委、医院、当事人等协商沟通,有大量电话、微信、短信,有多位热心人援手推动,当晚9点第二车人员终于得到比较妥善的安置,心里石头落了地。
(2022年5月3日00:20一稿,22:45二稿,5月5日03:57三稿,【山水微言·581】。本文为《上海密接转运安徽芜湖侧记》第1、2节,第3节“同舟”、第4节“矛盾”、第5节“阳性”、第6节“返沪”待续,全文7700余字已在FT中文网发表。)
版权声明:“山水微言”(微信ID:SSWYPL,备用ID:SSWYSP)评论均为一人原创。个人转载请保留“沈诤”或“山水微言”署名,机构转载需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