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平均工时达到历史新高,我们为何这么忙碌?

发布日期: 2022-10-03
来源网站:www.laodongqushi.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平均工时, 闭环生产, 调查失业率, 居家办公, 工作时长, 远程办公, 小时, 工时, 疫情, 数据, 工厂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
地点: 吉林省

相关议题:远程办公/居家办公, 失业, 工作时间

  • 2022年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劳动时间达到48小时,平均每周加班一个完整的工作日,平均每月加班达到34.8小时,逼近中国劳动法的每月加班上限36小时。
  • 平均工时从2018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10月达到每周48.6小时,工时增加并非失业率改善能够说明,反而证明了劳动强度在加强。
  • 疫情下许多新的劳动形式也成为了超时剥削的帮凶,例如居家办公与闭环生产。
  • 居家办公期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工作时长比平常更长,而工时变短的人占比不到三成。
  • 闭环生产意味着更全面的劳动监控、更少的人力补充、上下班界限模糊以及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劳动,许多企业试图将此前停产期间损失的产能追回来,导致本已缺乏的工人反而被布置更多的生产任务。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你有没有感觉到,最近几年自己变得越来越忙,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少?疫情期间许多新的工作形式也反而让自己更陷入加班的困境中。这并不是个别劳动者的经历,而是普遍性的工时增加、劳动强度提高。根据统计,2022年8月最新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劳动时间达到48小时,平均每周加班一个完整的工作日。全年前八月平均每周工时也相较2019年同期提高了1.39小时。疫情之下,新的劳动形式例如居家办公、闭环生产也成为推高工时的帮凶。

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数据或许是青年失业率高企,最高峰时甚至达到了19.9%,近五分之一。然而较少被关注却同样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前八个月的企业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时达到了47.3小时,这比2019年同期平均要高了约1.39小时。

在青年失业率逐渐回落的同时,平均工时却并没有下降,反而持续居于高位,2022年7月、8月统计到的数据都是48小时。以现在中国法定的每周工作40小时来计算,每人每周平均加班8小时,每月(按照每月平均4.35周计算)平均加班达到34.8小时。这个数字已经逼近中国劳动法的每月加班上限36小时。同时也不要忘记,这仅仅只是平均工作时间,意味着已经存在大量超时劳动者,而且状况还在持续恶化。

上图展示了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企业员工平均每周就业时间的变化。这一数据由国家统计局自2018年开始发布,与调查失业率同时调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图中的两个山谷分别是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各地严厉的封控、延后开工,以及2022年3、4月份吉林、上海等地的封城。这两次政策介入都导致平均工时异常下降,但如果撇开这两个山谷的影响,可以看到,平均工时大致从2018年开始就呈现一路上升趋势,在疫情前的2019年就已经如此,2021年10月更是达到惊人的每周48.6小时。

此外,如果我们横向对比2019年与2021年每月同期数据,可以发现更明显地增长趋势,2021年每月工时的都相较2019年同期多了1.5-2小时。而2022年的数据,如果排除3、4月份不正常下降之外,甚至还要超过2021年的情况。

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周平均工时的增加与每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化趋势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化。这意味着,当月调查失业率降低(红色柱在左侧),则周平均工时增加(蓝色柱在右侧),调查失业率增高时(红色柱在右侧),周平均工时下降(蓝色柱在左侧)。

调查失业率与工时的增长趋势相反并不奇怪,因为通常经济下行、劳动力市场恶化会导致不充分的雇佣。正职员工可能被裁员转为兼职打工,工作时间自然就会下降。当失业率好转时,总体工作时间增加,就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

不过,这种趋势的相关性只是短期有效。否则,我们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认为工时的增加是来自于失业率的逐步好转。这与今年各行业劳动者的直接感受相悖,也与统计数据相悖。

上表统计了2019年至2022年每年前八月的周平均工时与调查失业率的平均结果,结果,2022年调查失业率偏高,周平均工时也是新高。工时的增加并非失业率改善能够说明,反而证明了劳动强度在确确实实地加强。

劳动强度增加、工时延长对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实习律师猝死、白领猝死的新闻不定时传来,此前高温天气中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也导致多位蓝领工人死在缺乏通风设施的工厂内。

为何我们变得这么忙?其原因可能涉及整体经济下行、利润率的下降,企业以延长工时来增加对劳动力的剥削,这需要更多涵盖行业、经济的分析。但除了结构性的因素之外,我们还注意到,疫情下许多新的劳动形式也成为了超时剥削的帮凶:例如居家办公与闭环生产。此处仅作简单讨论。

澎湃新闻曾在今年5月发起了一项有关居家办公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疫情期间的在家工作时长,比平常更长;而工时变短的人,占比不到三成。类似地,前程无忧也在3、4月份针对3000多位白领调查后发布了《远程办公人群实感调查报告2022》,相较传统办公,65.8%的受访者表示远程办公下的日均工作时长不同程度的“被延长”,见下方图表。

如果说居家办公只涉及白领工人,那么蓝领工人遭遇的可能是更残酷的闭环生产。闭环生产意味着疫情期间工人24小时进入工厂进行轮流生产,与外部环境隔绝降低染疫风险同时也让产线不中断运作。这一做法最早在上海流行,但很快扩及全国各地,四川疫情迄今仍有大量工厂数十万工人在进行闭环生产。9月中旬,仅成都一地就有1.48万家企业、75万工人在执行闭环生产。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常态。

闭环生产不仅是吃住在工厂这么简单,它意味着更全面的劳动监控、更少的人力补充、上下班界限模糊以及作为结果的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劳动。上海一家车厂曾表示:“闭环期间,一个人的工作量是平常的2-3倍。”、“原计划一线工人每天8小时工作时长,但实际上因为人手不够,一个人往往顶2到3人用。”(来源)

许多企业玩命加班加点生产,不只是为了维持正常产能,还试图将此前停产期间损失的产能追回来。这种做法导致本已缺乏的工人反而被布置了更多的生产任务。更不用说闭环生产期间恶劣的生活条件。

人不是机器,是需要生活、需要娱乐、需要创造与闲暇的生物。不断提高的劳动强度正在伤害每一位劳动者的生活。十二年前富士康工人的悲剧仍未远去,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看到的却是更残酷的劳动环境。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