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职业大典来了,就业有哪些机会?
来源网站:mbd.baidu.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普通新闻报道
关键词:就业, 新版职业, 职业大典, 工程技术人员, 重庆, 领域, 互联网, 人才, 管理员
涉及行业:服务业
涉及职业:
地点: 重庆市
相关议题:技术变革与自动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最新修订,净增158个新职业,纳入职业大典的职业数达到1639个。
- 新职业涉及制造工程、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含“绿”量高、更“专”更细化等特点,是未来就业创业的指导手册。
- 新职业具备“独立性”、“稳定性”、“群体性”等特征,反映出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社会带来的新需求。
- 新职业中数字职业占比6%,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机器人、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等领域。
- 新职业中绿色职业占比8%,涉及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煤提质工等领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AI训练师、碳排放管理员、陪诊师、在线学习服务师……这些新职业,你听说过吗?有能力、有兴趣加入吗?
近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下称“职业大典”)出炉,与2015版相比,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如今,纳入职业大典的职业数达到1639个。
“净增新职业,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和从业者的成长空间,还透露出两大信号:一是产业升级新趋势,二是未来就业新动向。”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大学教授林勇解读认为,从净增的158个新职业看,呈现出“新”意十足、含“绿”量高、更“专”更细化等特点,堪称未来就业创业的指导手册。
职业大典是由人社部、国家统计局等部委根据《劳动法》,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机构、高校及部分企业的专家联合编制,并经审议颁布。它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充分考虑各行业工作性质、技术特点的异同,全面、客观反映社会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变化趋势,可谓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一个新职业是否入选国家的职业大典,要从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刘俊振解释,比如“独立性”,这意味着职业是否足够新;再如“稳定性”,表征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还有“群体性”,反映出从业人员的规模大小,以及能否拉动就业。
这次净增的158个新职业,涉及制造工程、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以上几个维度都具备。林勇认为,这代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社会带来的新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两江观察梳理发现,新版职业大典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这跟近年来数字经济大潮风起云涌的新趋势相吻合,可谓“新”意十足。
例如“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运维人员等纳入新版职业大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10倍,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据IFR统计数据测算,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美元,2024年有望超110亿美元,增长态势明显。
与之相应,对掌握相关技术的用工需求大增,甚至成为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
又如“智慧城市”。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无人经济、共享生产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相关人才在就业市场炙手可热。由此,陪诊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职业纳入新版职业大典,为就业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这批新职业从业者在重庆大有可为、前景广阔。”林勇分析认为,重庆正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对相关领域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就业者需求量很大,施展才能的舞台很大。
本次新增的158个新职业,含“绿”量很高。新版职业大典共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林勇认为,这是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为实现“双碳”目标催生的新赛道。
新版职业大典中,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煤提质工等新职业首次纳入。
以碳排放管理员为例,其职责为:对企事业单位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也称为“碳管家”。在电力、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石化、有色金属、航空等控制排放行业里,“碳管家”供不应求。随着我国“双碳”时间表的推进,其就业形势将呈明显的“微笑曲线”。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我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首位。
作为山水之城的重庆,因其地形地貌复杂,垂直高差大,境内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市湿地总面积超300万亩,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还有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等人工湿地。湿地,成为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主阵地”。
对湿地的保护,催生出新职业。今年2月,“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西南林业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获批该专业的高校。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持续上升……种种迹象彰显相关职业的广阔前景。
由此,林勇认为,绿色职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覆盖新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将为就业拓展新的路径和空间,非常看好。
仍以数字经济为例,本次新增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领域,专门增设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小类。
林勇分析认为,这跟数字经济的规模大(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地位”高(全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9.8%)、涉及面广(涉及生产、生活、城乡建设等方方面面)有关。
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机器人、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均属新版职业大典中的生产类技术新职业;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则生活类技术新职业也同时纳入。
再如绿色新职业,既有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以“碳”字打头的,也有综合能源服务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煤提质工等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
这跟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产业细分趋势是相吻合的。林勇认为,与以往较为“粗放”的分工不同,现代产业体系里,即便同处一个大行业,细分领域里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各有千秋”,所以需要更“专”、更细的职业分工。
“职业变迁,是大势所趋。可以肯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将不断诞生。”林勇建议,重庆要在机制、教育、职业培训、人才激励等各方面持续发力,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这个“双试点”,对重庆意味着什么?【评论】为何要让楼宇有“咖啡味”奋战四季度,更要加油干!重庆何以刮起“城市田园风”?重庆造无人机,如何“无”中生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