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这单外卖,这些骑手休假回家务农
来源网站:new.qq.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务农, 休假, 送外卖, 外卖骑手, 虫草, 骑手, 回家, 成林, 久美
涉及行业:外卖, 服务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湖北省
相关议题:无
-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外卖骑手可以在农忙时节休假回家务农。
- 一些外卖骑手选择回家收割小龙虾,通过捕虾假来增加收入。
- 骑手刘中成回家收了一千多斤小龙虾,赚了一万多块钱。
- 骑手徐飞翼家里有一百多亩虾田,每年养虾加上跑外卖的收入能有二三十万。
- 骑手久美成林回家挖虫草,挖了400多根虫草,卖了两万多块钱。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前 言
进入7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
高温的影响下,明显能感觉外面的车辆少了许多,有时看到还在外面奔波的户外工作者,都会心生敬佩。
他们会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生于湖北农村的我,父母那一辈常年在外打工,但每年到了农忙时节,父母不得不辞掉工作,回来割水稻。等农忙一结束,他们就得马不停蹄地出门重新找工作。
父母那一辈可以说是第一代“灵活就业”的人。
如今,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业生态更加多样。原本到了每年农忙时要辞职回家的人,从老家返回后,可以继续上班。以外卖骑手为例,在全国各地,到了特定季节,一些骑手可以休假回家务农,外卖平台会针对各地的农忙时节,推出一些「别样的假期」。
我们采访了一批在农忙时休假回家务农的外卖骑手。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回家「抓龙虾」,7天卖了一千多斤
骑手刘中成,48岁,湖北潜江人
提起老家潜江,刘中成有一种自豪感。
刘中成今年48岁,本命年,做什么决定都会很谨慎。
以前,刘中成是在江苏做门窗,直到2016年,刘中成的孩子上高中,他才回到潜江老家,在市区一边陪孩子上学,一边送外卖。
在这个小县城里,大约有400名外卖骑手,一共有7个站点,只要努力,刘中成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忙的时候,能挣到小一万。
在小县城有这样一个收入,刘中成说他还挺满意的。
同为湖北老乡,我知道潜江最有名的是小龙虾。
刘中成笑着说,“是啊,我们潜江小龙虾很有名的。”
刘中成说他在的骑手队伍,有20-30%的人都从事过龙虾的相关产业,“有的人是上游的虾农、虾贩子,有的人在龙虾加工厂洗虾子、给龙虾加工,有的是饭店烧虾的师傅,有的人还自己开过龙虾店呢。”
站里会专门给这些要回家帮忙收虾的骑手放“捕虾假”。
他说他一个多月前,就向站点请了一周“捕虾假”,回家收龙虾。
徐飞翼正在自己的虾田中捕虾
从2016年春天起,刘中成的家里就开始养殖小龙虾。当时为了养殖小龙虾,家里人在田地周围用挖土机挖了护沟,拉好拦网,在田里注上水,放入虾苗。之前,刘中成一家一直种水稻,从没干过养殖。
刚开始养小龙虾,刘中成拿出以往做门窗挣的积蓄,狠下心投了一万多块钱买虾苗,后来又买了饲料,说实话他还是有一点担心的。后来小龙虾越来越火,他们家也靠这个“特色产业”赚到了一些钱。
从家里到市区大概二三十公里。刘中成的父亲已经73岁,母亲也70岁了,平时用水泵给小龙虾换换水、做些日常维护或简单的农活没问题,但毕竟年纪大了,行走不便,刘中成总是不太放心。三月到五月农忙的时候,他几乎每十天左右就要回家一次,帮着家里干农活。
几年下来,刘中成也学到了养殖小龙虾的诀窍。
三月刚过,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生长的速度也会变快。每过十天左右,他就要回去几天,捕上一批小龙虾,再等待下一批长大。五月是小龙虾上市的最旺季,也是刘中成一家最忙的时候。他家里有十几亩责任田,到了五月,所有小龙虾不管大小,都要被捕捞上来。
“过了这个季节,就卖不上好价了。”
凌晨十二点,田野间虫鸣不断,初夏的风吹得人很凉爽,刘中成就得在田里下笼,这时周边的虾田里都是人。大家都是睡到凌晨,起床去田里干活,忙到凌晨两三点,商贩们就会开着车来到田边。
小龙虾刚一捕上来,就立刻装车。
一个星期不到,刘中成卖掉了一千多斤小龙虾,赚了一万多块钱。
到了六月,小龙虾就全部捕完了,刘中成还得把养殖小龙虾的八个田放干水,再种上稻谷。等水稻种完,他就回到城里继续送外卖。
“我家里虾田不多,只请了一个星期假,有的同事家里虾田多,父母的确也忙不过来,请几个月假期的都有,不过站里都会给批。”
刘中成说他有一个同事叫徐飞翼,这次请了四个月假。
说起徐飞翼,他属于“大虾人家”,家里的虾田有一百多亩。
“到了收虾的旺季,他老家的父母根本忙不过来。”
徐飞翼的父母2015年就承包了百亩虾田,这些年来养虾的收益一直不错,徐飞翼每年都是“干半年、休半年”。从2020年开始,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徐飞翼开始送外卖,“因为站点会放捕虾假。”
每年秋季收完小龙虾后,徐飞翼会再回到外卖站点做骑手,到第二年3月份小龙虾上市后,再回家帮忙收虾,“这样全年就有稳定的收入,每年养虾加上跑外卖的收入,加起来能有二三十万。”
刘中成正在配送外卖
像这样的同事,刘中成说他身边的骑手还有很多。
如今,他已是站点的小队长,女儿也上了大学,自己跑单的同时,还管理着十多名队员,他说他带的这支骑手队伍挺特别的。
“说不定,你今年吃的小龙虾,就是我们捕的,哈哈。”
回家「挖虫草」,一个月挣了两万多
骑手久美成林,27岁,青海玉树人
和潜江的龙虾季相近,在我国的西南部,每年的4到6月,是西藏各地的虫草采挖季。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上山挖虫草。
刚刚过去的六月,休完“虫草假”的最后一天,骑手久美成林接到了站长的电话。站长询问他今年挖虫草的情况如何。
“今年还不错,挖了400多根虫草,卖了两万多块钱。”
久美成林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站长。
27岁的久美成林来到拉萨两年多了。
他的老家在青海玉树的三江源头,上中专时,他学的导游专业,但他从来没做过导游。从中专毕业以后,久美成林先是帮家里放羊,21岁外出打工,去过浙江、北京、上海,也到电子厂流水线上做零工,生产手机配件。后来,一位朋友介绍他来拉萨跑外卖,离家不算远。
他觉得不错,没有想太多就来了。
久美成林在送外卖的路上
今年的5月1日,久美成林坐了一天的客车,回到玉树老家。回家前,他看到站长卫阳的办公桌上,铺满了骑手们回家挖虫草的请假条。
骑手们的请假条,34张
这是他到拉萨跑外卖两年后第一次回家,正是老家挖虫草的季节,他跟站长请了一个月的“虫草假”。车刚到站,哥哥已经在等待他。
久美成林的家里有兄弟三个,哥哥32岁,在老家开着一个沙场,弟弟小学快毕业了,准备上初中。由于父母早早离了婚,家里只有57岁的母亲独自操劳。自然,家里挖虫草的重担就落在他的头上。
在他的记忆里,从七八岁开始,母亲就带着他和哥哥一起挖虫草。
挖虫草需要有极佳的视力,不能是近视眼。
即使在整个村,久美成林也是眼睛最好的。
由于需要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生活一个多月,刚一到家,久美成林就开始准备吃的食物、住的帐篷,还有必备的生活物品。
在当地,挖虫草是每个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许多年来,他们摸索了解虫草的生长规律,知道哪一批虫草什么时候生长,要在许多形状一模一样的山中找到虫草最多的位置,因此挑选时机和驻地很重要。
这次,久美成林和自己从小一块长大的几个朋友一起出发。
第一天是最重要的,为了优先抢占最好的位置,他们早上七点就摸着黑进山。走了不到半小时,快到虫草生长的地方,天才慢慢亮起来。首批虫草长得还很小,几个人要趴在地上,一找就是几个小时。
这一天,久美成林一个人就挖了一百多根。
久美成林在挖虫草
第一批虫草不算特别肥,每根平均能卖50块钱,品相更好些的每根能卖70块钱。他要一直匍匐在地上,眼睛在地面上一寸一寸地慢慢挪,也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心里想:“看看我今天能挖多少。”
到了下午六点左右,他们挖累了,就在虫草生长地的附近搭起帐篷睡觉。在山上挖虫草时,他和伙伴们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梅花鹿,这是他在城市里很久没见过的。虫草季接近尾声,就到了鹿角掉落的时候,他们还会去山里找鹿角。高山之上,人和动物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动物见了人也不太会跑,相互都不打扰。”
挖了一个多月虫草,久美成林回到拉萨继续送外卖。
今年挖完虫草,他特别高兴,以往每年回去挖完虫草,结束后他都会发愁,因为之前找的工作,没有公司会给他放一个月假让他回去挖虫草。回来后只能辞职了,挖完虫草后再去找新工作。
其他骑手也陆续返工,大家说起今年挖虫草的情况,有挖得多的,也有挖得少的。而自己今年挖到的400根虫草,几乎是最高纪录。
回家「打核桃」,一天打了300斤
骑手许灿武,41岁,浙江临安人
和匍匐在地上挖虫草,考验眼力和耐力不同。在浙江临安,到了9月,山核桃开始成熟,当地人要爬到十几米高的核桃树上打山核桃。
由于打山核桃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很难请到人,当地人的祖祖辈辈都是自己传授爬核桃树的技术,一代教会一代,哪怕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去了大城市打工,每年中秋节都不回家,到了“山核桃节”,大家都会回到临安,筹备自己核桃林的秋收。这是当地的一大盛事。
今年秋收的时节还未到,骑手许灿武就已经确定好返乡的时间。
他向站点请了一个月假,准备9月1号返乡,7号前后就开始秋收。
今年41岁的许灿武,已经做了三年外卖骑手。
每年到9月,公司会给像他这样要回去打山核桃的骑手们放假。
“我们临安,到了9月,比春节还要热闹。”许灿武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临安人,在许灿武的记忆中,自己的女儿出生前,父亲就承包了核桃山,到现在都有二十多年。如今父亲患癌,母亲年纪也大了,每年打山核桃的任务,就落在了许灿武的头上。
浙江临安的核桃山
许灿武的家里有几十亩地,近500棵核桃树,横跨三座山。去年他也是请了一个月假,每天早晨6点,他就得收拾工具到山里,也许是因为从小跟着父亲一起打山核桃,爬上十多米的核桃树上,他也并不害怕。
8点左右,山上的气温变得舒适了,人也清醒了许多。许灿武在山上简单吃了早饭,吃饱喝足,差不多到了9点,他就徒手爬上自己从小看到大的核桃树,用力拍打着每颗果实。“啪”的一声,一颗掉到地上。
这样的动作,在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里不断重复,直到将麻袋堆满。
整整一天,许灿武一个人能打300多斤核桃。
爬上十多米高的树打山核桃
将核桃打下来运回家后,一切还没结束。
许灿武需要将核桃脱壳,接着进行晾晒,最后才是成品。
直到9月中旬或月底,当地会有商家挨家挨户上门收半成品。许灿武说起家乡的山核桃产业已经走上轨道,有了电商的加持,不愁销路。
去年的秋收,许灿武家靠卖山核桃挣了大概8万元。
在临安,像许灿武这样的外卖员很多,几乎所有的外卖员家里都有核桃山。像去年,和许灿武一样休假回去打核桃的,就有50多个人。
但相比打山核桃的工作,许灿武说他更喜欢送外卖,毕竟打山核桃比较危险,也累,但是没有办法,自己家里种的核桃树,得弄完。
送外卖的三年,是许灿武最安定的三年。他不用像以往那样每年外出打工,还得辞职专门回来一趟。这三年,他也能很好地照顾父亲。
如今,许灿武的女儿已考上大学,他想多挣些钱留给女儿,像父亲当初为自己种下的三座核桃山那样,他希望女儿以后不用那么辛苦。
回家「抢秋收」,5天收完40亩地
骑手封玉龙,38岁,吉林榆树人
也是快到了每年9月,长春北湖站站长杨磊会把要回家秋收的人员提前统计出来,先走一批,然后这批回来再走一批。
这样既能保证站点送餐的质量,也保证秋收工作的顺利完成,不耽误骑手的满勤奖。这让做外卖骑手的于洪志没有那么发愁。
“秋收假”期间骑手回家务农
以往快到了这个时候,于洪志既开心又纠结,开心的是一年到头家里有收成了,纠结是家里的活没人干。于洪志的老家在农安县高家店镇,家里只有父亲和母亲,父母年纪大了,种的三垧多地,车啥的也弄不好。以往在外面打工,到了秋收时节,于洪志就得辞职回家。
当骑手前,于洪志跟着亲戚干家装,不仅需要到处跑,时间也不自由,一天也就赚两百多块钱。动了转行心思的于洪志,看到了离家不远的某外卖配送站。打听过收入后,他就加入了骑手队伍。
送外卖后,于洪志一天赚三四百块钱,一个月一万多,除了用餐高峰时忙一些,其它时间都比较自由,他说,“比以前干装修强得多。”
于洪志开心地晒自己的工资
如今,于洪志在长春买了房、买了车,安了家,孩子也在长春念书。
和于洪志以前一样,骑手封玉龙以往每年也担心回家秋收。
有了“秋收假”后,他踏实了许多。
封玉龙来自吉林榆树,今年38岁,已经做了6年的外卖骑手。
在他的家乡,水稻和玉米是主要产业。
每年的5月和8月,他都要请上4-5天的假,回家春耕和秋收。父母都过了60岁,家里40多亩地,要是没人耕种,就荒废了。
今年五月,封玉龙请假回到家春耕,整整四天,都在田地里。
早晨天微微亮,农田中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封玉龙就拿着锄头走进自家田地。阳光透过稀疏的云洒下来,田间地头瞬间亮了起来。
锄土,除草,土壤被翻松后,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气息。
封玉龙说自己无法形容,但就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
相比城市里的空气,田间的味道是自然的。
4天时间很快过去,封玉龙回到骑手的岗位上。他说他是感谢站长及公司的支持的,如果不是宽松的政策,他很难每次都能帮上父母的忙。
在老家,农忙的时候也雇不到人,就连雇机器都得排号。
回到长春,封玉龙更努力地送外卖,上个月他挣了八千多块。
送外卖,加上家里种地,封玉龙说自己一年的收入还算可观。
在即将到来的8月,封玉龙提前和站长打了招呼。站长杨磊说,对于骑手们的秋收假,他会全力支持。他自己也是从骑手一步步做到站长的,“秋收对他们很重要,给予支持是留住他们最好的方式。”
后 记
结束一天的送单,刘中成有时会跟同事去夜市吃一顿小龙虾,尝尝今年小龙虾的味道;久美成林闲暇时会跟一起挖虫草的伙伴视频,联络感情,分享他在拉萨送外卖时拍到的美景;许灿武闲暇时,会去城里的电影院看场电影,他最近看了《灌篮高手》,感觉自己依然年轻。
封玉龙今年春耕回来后,心里踏实许多,家里田地的日常打理,父母可以照料,等“秋收假”到了,他回去就能看到灿黄的稻田。
像他们这样的骑手,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到了每年的特定季节,很多地方特色产业迎来旺季,相比广大上班族,“灵活假期”让外卖骑手这样灵活就业的人员可以安心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迁徙就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骑手封玉龙一直念叨在嘴边。
毕竟“丰收”,是一个劳动者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好的嘉奖。
撰文 | 李泽
编辑|蒲末释
每周一三五 晚九点更新
全民故事计划正在寻找每一个有故事的人
讲出你在乎的故事,投稿给
故事一经发布,将奉上1000元-3000元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