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们的抗争时刻|工劳小报 特刊
来源网站:newsletter2.laborinfocn.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权益事件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医院, 医学生, 抗议, 学生, 公立医院
涉及行业:服务业, 医疗卫生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北京市
相关议题:压迫行为, 工人运动/行动, 工资报酬
- 近日,各地医学院、医院涌现一波波抗议,要求“同工同酬”、“保障返乡”。抗议的主角大多是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 专硕规培生长期以来在医院内并不被仅仅视为学生,而是与其他各类别规培生一样,在临床工作发挥重要角色。但绝大多数专硕规培生仍然领着微薄的"补贴",做着一线最苦最累最杂的工作。
- 医学生必须做着与其他规培生甚至住院医师相同的工作,却被医院以学生身份为由剥夺了工资权益,每月仅或发200-1000元不等的补助。
- 一些医院在听到同工同酬和返乡的诉求后,“避重就轻”选择了同意专硕生返乡。另有一些医院则以不发规培证等方式要挟专硕学生停止抗议继续上岗,但也遭到规培医生不上班来作为抗议。
- 医疗行业需要彻底反省、改革"借学生之名"进行剥削的规培制度。以受劳动者身份来保障所有规培医师的劳动权益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12月10日,紧随着"新十条"防疫政策的发布,防疫政策的大幅调整,各地医学院、医院随即涌现一波波抗议,要求“同工同酬”、“保障返乡”。抗议的主角大多是各医院内的专硕规培生,即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本期小报特刊将重点梳理近日专硕规培生的抗议事件、以及疫情下基层医护的困境。当下的规培生抗议浪潮,正揭露了专硕生培养体制里对医学生以"学习"为名但行"雇佣劳动"之实的系统性压迫;而疫情防控下的政策资源错配、以及市场化导向的医疗政策改革,均进一步加剧基层医护劳动权益的恶化。
此波发生在多个医院的抗议主要参与者均是专硕规培生,也就是同时具有专硕研究生和规培生身份的医学生。此双重身份正式导致当下医院内"同工不同酬"的主要源头,要了解其背后原因,我们需要先厘清什么是"规培制度"。
"规培"全称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于2015年全国各地正式启动,至今也不过7年时间。这个制度本身也是借鉴欧美医师的培养体系,认为合格的住院医师应该先具备不同科室的临床经验,而后才进入专科培训。因此,规培要求医师花费3年时间在医院几乎所有科室内进行轮转工作,并经过一系列考核。
一般而言,规培需要在临床工作里做中学,所以规培医师基本都是全职在医院工作轮班。这与实习、见习等主要处于学习状态的医学生完全不同,规培医学生多受医院的指导监督,劳动付出也归医院享有,但却不被认为是医院的职工。
规培制度在国内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三类不同的群体:1.专硕规培生,一边在读专业型硕士一边在医院进行规培。 2.医学院毕业后向医院申请进行规培,没有学生身份。 3.已经在医院就业,被医院委派进行规培。第一类规培生即所谓的专硕规培生,他们考取的是医学院的专业型硕士,在学期间同时进行规培,因此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医院临床工作。而他们的学术型硕士同学,则大多在学校的实验室内进行学术研究。
这些医学生面对的困境是,他们必须做着与其他规培生甚至住院医师相同的工作,却被医院以学生身份为由剥夺了工资权益(经常以奖金为名发放,包括基本奖、年终奖、绩效奖等),每月仅或发200-1000元不等的补助。而非学生身份的规培医师则可以依照地区、医院的不同,拿到较为正常的工资(每月2000-10000元不等)。
今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布消息,表示该院所有类别的规培生将全面实施"同岗同酬"制度,统一发放奖金,让专硕规培生也有了保障。这则消息也侧面证明了专硕规培生长期以来在医院内并不被仅仅视为学生,而是与其他各类别规培生一样,在临床工作发挥重要角色。但全国范围内至今也仅有此一家医院认同规培生"劳动者"的角色,绝大多数专硕规培生都仍然领着微薄的"补贴",做着一线最苦最累最杂的工作。
当我在拿着一个月几百的规培工资,上着老师都还在熟睡而我要起来处理病人的夜班,分明进的不是临床行业,却还要被拉来临床干活……我明白都是专硕必须轮转,无论是临床、检验还是超声...
每个月都要上两个科室的班(当前轮转科室及自己科),一个月8个班(轮转人少的时候能有10个),基本每周都是单休,白天经常加班,晚上回来一点时间要用来看文章搞科研。
这几天的抗议中,更发生了令人发指的一幕,网络流传昆明医科大一群医院领导戴着N95口罩对一位只有普通口罩的医学生进行锁喉。事后,学校的回应则是:锁喉的是医院保安,被锁喉的是一位社会闲杂人员。但后续知情网友表示,被暴力"锁喉"的确是抗议的专硕生。无论这起事件的真相如何,医学生间对此的广泛传播也可以证明规培生在医院内的处境、地位低下,此时爆发的愤怒是积累多年的结果。
- 12月12日,广西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生原计划在校门口举行集会示威活动,后在警察局加强巡逻和学校提前宣布13日开始放假后行动瓦解(来源)。
其中,除了重庆医科大学目前已经准许专硕生放假返乡,其余各校、医院暂时没有足够的后续消息来源。但在微博上有不少消息提到,一些医院在听到同工同酬和返乡的诉求后,“避重就轻”选择了同意专硕生返乡。另有一些医院做法更为极端,例如北京朝阳医院 强行要求研究生和规培生继续工作,并以规培证作为要挟;徐州医科大学医院亦以不发规培证等方式要挟专硕学生停止抗议继续上岗,但也遭到规培医生不上班来作为抗议。
另外,也有一些学校虽然没有集体抗议,但也透过“XXX医院全体硕士研究生给院领导的一封信”的形式表达了抗议诉求,例如苏州大学。这些信件中将医学生的诉求阐述得很清楚:"如果把我们当作医生,那么就必须同工同酬、保障待遇和明确工作责任范围。如果把我们当作学生,那么就必须取消无理的到岗要求,给学生放假回家休息,停止以奉献为名的压榨。"
抗议仍在继续。对于许多医学生来说,即便获准返乡也不会是抗争的终点,医疗行业需要彻底反省、改革"借学生之名"进行剥削的规培制度。以受劳动者身份来保障所有规培医师的劳动权益才是最重要的。
12月12日,一家医疗资讯媒体“八点健闻”发布了文章医护人员阳性飙升,医疗机构迎战“至暗时刻”,讨论防疫政策转向后一线医护面临的沉重压力。然而,后来文章标题中的"至暗时刻"却在微信等平台上被修改为"决战时刻"。这可能是迫于审查的压力。决战意味着要先养精蓄锐,在决战之时拼尽全力迎战,但现在各层级公立医院实质却是接近弹尽粮绝。这也是专硕规培生们的矛盾在此刻爆发的原因。
弹尽粮绝的意思是医疗系统内缺乏资源,没钱也没足够人力,已在崩溃边缘。今年7月中,辽宁丹东振安区医院欠职工五个月工资和二十多年养老保险的消息上了新闻。网络留言中,不少人也提到自己所在的医院或卫生院也发不出工资了,表明这并非个案。此前2021年,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甚至整个倒闭。8月份,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则被投诉欠缴职工公积金。
更令人意外的是,以上所提到的三家医院全部都是正规公立医院。连市立公立医院都开始欠薪、倒闭,更边缘的民营医院、基层卫生院处境则更糟糕。今年5月,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表示,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而基层乡镇卫生院要负担核酸检验工作,人力不足、亏本经营则已是常态。没有钱就不会有人愿意留在医院工作,在面临疫情爆发时医疗体系就更脆弱。
2020年,全国20个省份医疗盈余为负;2508家参评三级公立医院中,43.5%的医疗盈余为负,较2019年增加25.89个百分点;3472家参评二级公立医院中,约四成医院出现亏损情况,亏损医院中近半数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
疫情三年间的数据暂未公布,但个中处境恶化程度不难想象。这意味着,医院和专硕规培生之间的矛盾不仅源于规培体制对学生的劳动剥削,还来自于整个医疗体系的崩坏。在缺乏资源、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医院更倾向于拿专硕规培生这种好支配、易用、廉价的临时人力开刀。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过去可以用规培证威胁来控制的专硕生们再也无法忍受恶劣的劳动条件和不平等的对待了。
为何会发生连公立医院都无法支撑的困境?长期来看,背后的问题是以"自负盈亏"为准则的的公立医疗市场化改革。2018年全国公立医院收到各级政府的直接财政补助收入仅仅占总支出的比例10.1%(来源),医院大部分的收入都得依靠医疗服务,也就是门诊量、住院量。而疫情期间,普通门诊数量指数性下滑,治疗新冠肺炎病人则因隔离需要必须投入大量空间、人力、防疫物资,甚至会导致医院入不敷出。医院亏损自然会更加严重。
短期来看,背后还有疫情期间医疗资源错配的问题。三年疫情,绝大多数公共资源都被投注在核酸检验上面,甚至挪用资金令医保基金都出现危机。但是,各级政府却并没有用特别财政去支持医院度过疫情寒冬,没有经费扩充人力、补贴新冠支出,没有经费购买新器械。当防疫政策在没有任何配套的情况下突然转向,大量新增的阳性患者、院内感染或将造成拖垮医疗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可参考:发热门诊彻夜排队 7 小时,医生呼吁:非必要不来医院)。
当下专硕规培生们的抗议,所控诉的已经不只是剥削的规培制度,更是揭露整个医疗系统改革和公立医疗治理的结构性问题。这关系到你我、整个社会的生命与健康。支持医学生们的抗争的同时,我们同样要要求国家财政加大在医院、尤其是基层公共医疗机构的资源投入,并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公共医疗体系。疫情三年,我们失去了太多生命,也浪费了太多资源,社会的结构性危机正在一个个显现,要想补救,仅靠现有的分配严重不均、盈利取向的医疗体系明显是不够的。
在撰写本文时,也就是12月14日凌晨,我们难过地得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部一名专硕研究生,在确诊新冠后依然"坚持"在岗位上,因心跳骤停而离开人世,年仅23岁。他的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更多医学生们愤怒:“难道这就是医院领导要的情怀、奉献和牺牲吗?!” 医生救死扶伤,但医生的命也是命,医学生的生命保障、劳动的尊严都必须被重视。此时此刻是一线医护的至暗时刻,也应是我们应支持、参与医学生们抗争的时刻。
以上是本期工劳小报特刊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或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