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5):城配·冷链·跨境》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社会学之思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统计数据或调查报告
关键词:劳动过程, 生产体制, 卡车司机, 运输, 调查报告, 群体, 跨境
涉及行业:交通物流业, 货车/物流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工作时间
- 本报告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的第五部,共分三篇,分别针对从事三种不同运输工作的卡车司机群体。
- 三篇报告展示了城配运输、冷链运输和跨境运输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特点,包括工作时间、收入、自主性、技术要求、监控等方面。
- 卡车司机群体主要为岁届中年的已婚男性农家子弟,肩负沉重的养家负担。
- 报告采用劳工社会学的概念“生产体制”来探讨具体劳动过程的各种外部条件,包括国家、市场、再生产模式等。
- 报告旨在为卡车司机群体发声,呼吁对公路货运业的劳力结构调整,探讨自雇转向他雇的生产体制变化趋势。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本报告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的第五部,也是该系列的收官之作。本报告共分三篇,分别针对从事三种不同运输工作的卡车司机群体。总体上看,他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广大卡车司机群体基本相同,但劳动过程各具特点。第一篇“同城配送与城配卡车司机”,展示专门从事同城配送的卡车司机群体的工作与生活。他们的工作比长途货运司机的工作更显示出碎片化的趋势。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收入大幅下滑,工作自主性大幅降低。第二篇为“冷链运输与冷藏车司机”。冷藏车司机即从事公路冷链运输的卡车司机群体。他们需掌握比普货运输更多的技术,但其劳动过程受到更为严密的监控,展示出其与厂商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篇为“跨境运输:卡车司机的特殊劳动”。跨境运输是跨境物流的重要环节,指的是跨越关境的货物运输活动。该篇主要以中国—老挝的跨境运输为例,揭示出跨境运输是一种基于境内运输又与境内运输存在诸多差异的特殊的劳动形态,而跨境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具有“小集体化的原子化”等特征。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5):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
“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著
ISBN:978-7-5228-1288-5
2022年12月出版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
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 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
他雇·卡嫂·组织化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 他雇·卡嫂·组织化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
物流商·装卸工·女性卡车司机
发布 |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 揭示一线物流人生存现状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4):
挂靠制度·志愿者·卡车县
新书 |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4):挂靠制度 · 志愿者 · 卡车县》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5):
目录/contents
第一篇 同城配送与城配卡车司机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 快速增长的同城配送与被忽视的城配卡车司机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配卡车司机概况
一 城配卡车司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二 入行时间及从事城配的原因
第三章 城配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
第四章 同城货运平台中的城配卡车司机
一 同城货运平台概况
二 基于同城货运平台的劳动过程
一 城配卡车司机劳动的特殊性
二 社会条件的变化与卡车司机的收入困境
三 作为平台劳动者的卡车司机
第二篇 冷链运输与冷藏车司机
第一章 公路货运业的冷链运输与调查方法
一 公路货运业中的冷链运输
二 冷藏车司机调查概况
第二章 成为冷藏车司机——户籍区隔下的择业选择
一 冷藏车司机的基本群体特征
三 自雇还是他雇?
第三章 自雇冷藏车司机的劳动过程
第四章 他雇冷藏车司机的劳动过程
第五章 宏观环境的影响
一 按轴收费的后果
二 疫情突至的冲击
三 市区准入的约束
第六章 自我认知水平
一 收入水平认知
二 劳动强度认知
三 总体态度分析
第七章 若干讨论
一 关于公路货运业的劳力结构调整
二 关于冷藏车司机与公司/车队的关系
三 关于自雇转向他雇的生产体制变化趋势
第三篇 跨境运输:卡车司机的特殊劳动
第一章 卡车司机的跨境运输
一 跨境运输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二 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与被访者概况
第二章 跨境卡车司机的职业历史
一 入行:成为一名卡车司机
二 自雇卡车司机的从业经历
三 进入跨境运输
第三章 跨境运输的劳动过程
第四章 特殊时期的代驾
一 境外外围代驾
二 境内官方代驾
三 境内外围代驾
第五章 跨境运输的困境、优势与未来展望
一 路况、保险与竞争
二 回家之路与思乡之情
三 “回到九十年代”
第六章 跨境运输:卡车司机的特殊劳动
附录 卡车司机互助手册:传化·安心驿站
当下面世的这部著作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5》,其包括篇目有三,分别关涉卡车司机运输劳动的三种特定形态,即城配运输、冷链运输和跨境运输。
三篇报告的共同之处在于全都描述了从事这三类运输劳动的卡车司机的基本群体特征,表明其主体部分均为岁届中年的已婚男性农家子弟,肩负沉重的养家负担。就此而论,他们与广大普货长途卡车司机并无二致。但在此基础上,三篇报告又分别探讨了这三类卡车司机各自劳动过程的诸细节,从而展示出他们之间又是各有特点的。劳动过程的不同特征塑造了这些不同卡车司机群体之独特的社会认知和行动策略。
本报告已是我们所做的第五部有关卡车司机的调查报告,也是整个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的收官之作。历时五年有余的田野调查,辗转各地,沐雨栉风,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埋头于数据分析与录音文字录写,所有劳累与困顿值此之际似都将告一段落。回溯既往,五年多的艰苦田野工作不唯浸透我们的辛劳汗水,更包含着我们发自内心的兴奋。经我们之手,助力卡车司机群体发声,此诚为我等心之所愿也!
然则在此叙说的重点尚非我们此时此刻的诸般心态。重点在于我们意欲诠释,本调查报告何以要借系列出版的样式,竟至连做五年?其实,在报告陆续问世之际,类似疑问早已浮出水面。彼时我们埋头工作而未予解说。于今之日,我们愿借此机缘略作陈述。一言以蔽之曰:此报告之所以要用系列方式写作和出版,绝非随心所欲之举,乃因我国公路货运业之特殊的“生产体制”使然。
“生产体制”又称“工厂政体”,是劳工社会学的一个概念。而劳工社会学是我们将整个调查系列奠立于其上的理论根基。“生产体制”意指塑造和规约具体劳动过程的各种外部条件,它要求我们在探讨劳动过程时不仅要浸入工作现场,俯查微观末节,而且要仰视宏观世界,放眼组织和安排具体劳动过程的各种结构条件,最终需将宏观和微观糅合起来。“国家”、“市场”和“再生产模式”等是经典作家经常提及的几个宏观条件,但其实不止于此。我们在田野实践中体察到,必须扩大“生产体制”的概念,将各类“工作的组织安排”摆放进去,借以彰显不同劳动过程的独有特征。
那么,我国的公路货运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体制”呢?在我们看来,可将之称为一种“延展的生产体制”,它所体现出的独特安排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非集聚化”,即安排劳动的各个制度要件并非整齐聚汇于同一空间条件之下,一如通常的工厂制度然,而是散布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在功能上紧密相关而在空间上却相隔遥远,诸如仓储、货场、加油站、修配厂、公司/车队之类的制度要件无不散落在四面八方,相隔往往何止上百公里。二是“社会泛化”,卡车司机之货物运输的工作现场并非封闭在固定的厂区中进行,而是嵌套在整个社会中运作——城市与乡村都是他们的工作车间。举凡有公路货场之处,都是卡车司机的工作现场。可见,此种独特的工作安排反映出卡车司机货运劳动的独特“生产体制”。故要完整地把握卡车司机,特别是长途货运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就不能不对这些工作安排的制度要件逐一审视,当然这本身就是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更何况还要涉及卡车司机之漂泊不定、类型多变的工作样态。
此种“生产体制”决定了我们的田野调查必与过往劳工社会学的工厂民族志方法有所不同,非一次调查之功可毕其事。我们从2017年底初次接触卡车司机群体时就发现了这一难点,遂决定采取分期分段、多次进入、分头研究的策略开展调查。我们把全部调查分为五期,分别对公路货运业涵盖的各不同劳动主体和工作安排开展调查,而这一做竟逾五年之久。
但是分期调查、多次进入绝非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实际上可将我们的全部田野调查归拢到四个主题之下。第一个主题,也是最为重要的主题,即探讨卡车司机群体本身。迄今为止,我们的调查涵盖了自雇卡车司机、他雇卡车司机、卡嫂、女性卡车司机、城配司机、冷链司机、跨境司机等七个范畴。其中,自雇卡车司机无论在体量上抑或地位上都构成我国卡车司机群体的主体部分。对上述七个卡车司机群体范畴的探讨构成五部报告一以贯之的主线。当然,我们对卡车司机群体及其工作的探讨尚未穷尽。例如,由于各种原因,危化品运输就未能含括在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由于疫情的干扰,有些调查也未能尽如人意。但无论如何,用这七个卡车司机范畴还是可以初步搭建起一个骨架,足以从总体上描绘整个卡车司机群体的大略形象。至于诸般细节仍需深化,这一点自不待言。
第二个主题是探讨卷入卡车司机劳动过程的相关群体与制度安排。如果把上述七个范畴作为我们探讨卡车司机群体的主线,那么在其两侧便各伏有一条副线。其一是进入卡车司机工作现场并与之密切互动的相关群体,此即物流商与装卸工。前者规约和导引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后者则在货场上与卡车司机一起,日复一日地演出着有声有色的“货场寻租”游戏。其二是界定和调整卡车司机劳动过程的制度安排,这主要是指我国公路货运业的一项特殊制度——“挂靠制度”。这个制度(以及公路货运业现存的一系列其他制度)为透视我国物流生产领域的制度安排提供了特殊的视角点。其在理论上至少表明,所谓制度并不仅是一组经由典章化后即可自动运转的设置,也不限于某种“价值输入过程”,而还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第三个主题关涉我国公路货运业的一个特例,这就是所谓“卡车县”。人们通常将江西省高安市称为“卡车县”,盖因该地将公路货运业架构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使然。该地约有1/3的成年劳力专跑运输。对我们而言卓有意义的是,如此一来,该地就将公路货运业的“全要素”集中在同一个地域(空间)中,使它们得到共时态的展示,从而提供了一个观察公路货运业综合运作,以及在此环境下卡车司机的工作与生活的“集约化”研究对象。因此,我们把“卡车县”忝列于主题之中。
第四个主题事关卡车司机各种社会行为。在此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卡车司机的组织化。如前所述,我国公路货运业的生产体制具有“延展性”的特点,由此意味着卡车司机不能获得一般工厂之于工人的那种“一级建构”的支撑——将工人带到同一个屋顶下并借助生产线将之聚拢起来,为塑造攀附于其上,作为“二级建构”而运作的工人组织提供基础。由此造成卡车司机组织化的巨大困境:他们不能像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基于工厂制度的“一级建构”来形成自己的组织,而必须借助自身所有的各种社会资源,以及眼下方兴未艾的信息沟通技术,直接锻造“二级建构”即自己的社会组织。卡车司机群体所特有的团结,即我们称之为“虚拟团结”的机制遂由此生发出来。其二是卡车司机群体与广大农民工群体一样,多半起自田家,故深陷“身份认同”困境:他们的户籍身份是农民而工作岗位则是驾驶员。巨大的身份张力造就了他们最为迫切的诉求:使自己的职业身份得到社会承认。为此,他们持续开展了“谋求承认”的活动,但其形式并非如历史上的工人阶级那样,经由各种政治斗争来展开,而是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慈善事业来表征的。扮演卡车司机“志愿者”的角色遂成为卡车司机群体向社会大众展示自己、寻求承认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故我们以“组织化”和“志愿者”作为把握卡车司机社会活动的两个入手点。
上述四个主题构成卡车司机调研报告之主线,纲举目张,抓住这四个主题就可将全部卡车司机调查报告串联起来。如前所述,我们希望通过这五部调查报告,为研究卡车司机群体搭建一个基本的框架,在此之下尽可能多地容纳经验内容和田野发现。此外,我们还将当下最为重要的卡车司机组织之一——传化·安心驿站的一个文件《卡车司机互助手册:传化·安心驿站》作为附录放在本部报告后边。该文件关涉卡车司机道路救援等,为卡车司机群体的核心利益所在。
不过,是时候转向理论本身了。我们曾多次强调,本调查报告的理论基础乃是劳工社会学,现在我们应当返回到劳工社会学,力求从调查发现的各类经验材料中萃取精华,构建概念,以便对劳工社会学本身有所贡献。这将是我们工作的转折点。未来可期的三部理论著作将透过卡车司机田野调查的丰富资料,进一步探讨劳工团结与阶级形成、性别与劳动,以及新制度分析等劳工社会学的重要领域。结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我们会沿此方向努力前行。
最后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们。首先是传化慈善基金会及其工作人员。理事长徐迅、秘书长王飞、项目官员王卓群和童心及其他自始至终地关心和支持我们调研的人们。不用说,没有传化慈善基金会的连续资助,要完成这样一个持续五年之久的调研项目是断无可能的。其次,我们还要特别感谢那些接受和帮助我们开展田野调查的卡车司机和卡嫂,他们人数众多,几达数百,在此显然无法逐一具名。但若没有他们的合作与支持,今日的调研成果便无从谈起。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及日后的理论探讨能够表达卡车司机群体的核心利益,传送他们的基本诉求和心声。卡车司机朋友们,我们永远和你们站在一起!
(节选自本书前言,有删减)
集刊 |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2辑):非常态家庭与亲密关系实践》
新书 | 《再造社区:城市社区治理质量及提升》
新书 | 《转型中的华北乡村:定县追踪调查田野札记》
新书 |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6):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职业青年发展状况》
新书 |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5):当前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发展状况》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
封面:photo by Sander Yigi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