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旅游热度不减 传统导游前路何方?

发布日期: 2023-09-30
来源网站:telegra.ph
作者:
主题分类: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导游, 游客, 旅行社, 旅游, 从业者
涉及行业:服务业, 体育休闲/文化娱乐
涉及职业:
地点:

相关议题:

  • 中秋国庆假期火车票预售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将发送旅客1.9亿人次。
  •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出游人数预计超过1亿人,出境游和国内游预订量大幅增长。
  • 今年“十一”假期,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小而美”的城市和景点,反向旅游成为新趋势。
  • 中老年人旅行团热度持续,但预定骑行团的游客量低于去年同期。
  • 旅游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凸显,一些旅游城市供应不足,导致游客体验下滑,用工难问题突出。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财新网】火爆的暑期旅游市场结束后,中秋国庆假期再次点燃人们的出行热情。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9月15日,中秋国庆假期首日(9月29日)的火车票预售开启,当天就创下了单日售票量历史新高,达2287.7万张;9月22日,铁路售票量达到2695.2万张,再创单日售票量历史新高;9月13日至22日,铁路累计发售车票1.99亿张。自9月27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的全国中秋国庆假日铁路运输,预计将发送旅客1.9亿人次。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每天的出游人数都将超过1亿人,高于2022年和2019年同期。飞猪旅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庆节假期的国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近6倍,出境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倍。

今年“十一”旅游新趋势

在出行需求持续释放的同时,人们的出游喜好也在发生改变。经历了北京故宫的一票难求或上海外滩的人满为患后,这个“十一”假期,许多人把目光转向“小而美”的城市和景点,“反向旅游”成为新趋势。比如,与朝鲜接壤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迎来大批游客。途家民宿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延边首次进入全国民宿预订量排行榜前十,超越杭州,直逼大理。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新疆喀什、山东淄博和新疆博尔塔拉今年“十一”期间的民宿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幅超过40倍。

此外,“枫叶之都”辽宁本溪、李白笔下的敬亭山所在地安徽宣城、有着特色燃面的四川宜宾,还有凉山、广元、常州、文昌等一众平时存在感不高的地点,均成为今年“十一”长假的新兴热门目的地。

中老年人“夕阳红”旅行团热度持续。曾在新疆做导游带团的小李向财新介绍,今年的中老年人游客数量多了起来,“好多夕阳红团一次来一个专列”。今年7月,新东方集团也瞄准了有着较大出行需求的“60后”“70后”,宣布进军中老年人文旅市场。

据资深导游、京骑文化公司联合创始人窦俊杰观察,疫情期间,半日的短途和周边游尤为受到市民欢迎,但今年“十一”,预定骑行团的游客量甚至低于去年同期,“到现在,十月前三天(的预定)都是空着的”。

一些从业者感知到了游客消费降级、“旺丁不旺财”的趋势。“鼓楼打卡依然会很火,景山登顶打卡(的人)依然会很多。因为去鼓楼是不需要钱的,去景山只要两块钱门票。”窦俊杰预测,“消费降级的趋势对旅游出行的影响,可能还会延续到明年。”在江苏和重庆做过两年导游的李欣然也表示,“游客报复性地出来旅游,但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的情况。”

旅游行业“用工难”持续

在报复性出游形势下,境内旅游业供需失衡问题在集中长假背景下凸显出来。窦俊杰称,今年北京旅游市场复苏超越行业预期,面临着比供给侧庞大数倍的需求——7月,导游服务费水涨船高,冲破一天1600元。游客李坤轩表示,今年春节去北京潭柘寺,因为游客太多而无法进入景区,“人流量太大,景区就不提供门票了,但是后边排队的人排几百米都不知道。票已经卖完了,人还在那排着。”

不仅是北京,边陲旅游城市今年同样感受到了旺季旅游资源的吃紧,这直接导致了游客体验的下滑。“新疆的情况是游客过多,属于卖方市场,游客权益不太容易得到保障。”小李称,若要保证良好的游客体验,喀纳斯景区每日接待游客数应在2.5万人左右,但今年旺季的景区游客每天超4万人,“完全超过了景区的负荷能力,导致大家体验感不好。房、车疯狂涨价,系统不断崩溃,很破的木屋,卖给散客都是两三千一晚。”导游每次的带团人数也从以往的十几人,暴增至今年9月中下旬的四五十人。

“本地导游不够用了,听说从山东连夜调了120个。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直接带队。但他们不了解新疆啊,补一宿功课能补多少?到了(情况)复杂点的景区,可能坐车都坐不明白。”在新疆做了五年户外领队的钱坤称,“领队质量参差不齐,我觉得是没法避免的,因为高质量人才的供给实在是不足。”

同时,一些小众旅游城市的导游还在等待游客到来。甘肃省白银市拥有被誉为“西部电影专用取景地”的黄河石林景观,登上了去哪儿平台“十一”反向出行目的地排行榜,但当地旅行社经营者芬芬却觉得,国内旅行的火热并没有传导到这个西北小城。“比起暑假来说,国庆节游客还是少之又少。”她分析称,“今年的‘十一’假期比较长,但是价格还是太高。基建燃油费涨了,疫情后有些酒店也倒闭了。”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机票价格走高,国内机票人均客单价为1293元,较暑期客单价上涨两成。同程旅行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中秋国庆假期出行的机票均价较“五一”假期上涨13%,除了票价上浮外,出行半径变长也是机票均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反向旅游趋势,让小城市旅游业的用工难题更为紧迫。“人才还是向大流量城市靠拢的。”窦俊杰称。对于延边的走红,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今年9月中旬公开表示,“当新玩法越来越多,延边马上会遭遇人才不足的问题。延边目前的人才储备肯定是不够的,政府决策者需要及早介入。”

据文化和旅游部历年数据,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从2019年的41.6万人缩减到2022年的24.3万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人数也从12.2万人减少到8.2万人。而与此同时,全国旅行社数量却从3.9万家左右提升到4.5万家,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国旅行社总数已超过5万家。而这一增长的原因之一,是旅行社人士“搞好几个主体去携程等平台抢单”。(参见《财新周刊》报道:《暑期游火爆背后》)

同时,重资产投入的酒店行业也处于频繁变动状态。据中国饭店协会的历年酒店业发展报告,全国酒店总数从2019年的33.8万家锐减近6万家,降至2020年的27.9万家;全国酒店总数2021年下跌至25.2万家,又于2022年回升至2020年水平,但仍与疫情前有较大差距。

就导游行业而言,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健今年3月表示:“保守估计,此前三年导游群体流失率在30%—40%之间,而跟旅行社解约的,流失率高达50%以上。”

被困住的传统导游

对许多导游而言,淡旺季的工作节奏可谓冰火两重天,“旺季养全年”是常态。“淡季的时候是没有工作强度的,可能就是卖卖特产、对接酒店资源,或者自己休息休息,”小李说,“旺季可能一两个月回不了家。”最忙的时候,他连续50天无休带团,“一直在5条一模一样的线路上,50天面相至少老了十岁。”

但过去三年里,他们只能“吃存款”。疫情期间,李欣然长期待业在家,偶尔才接得到一些散活,“导游没有底薪,没有五险一金,如果不转行,你的吃喝都成问题。”

历经三年疫情,许多旅游从业者未能熬过寒冬。据前程无忧今年2月发布的《2023年旅游业从业者预期调查报告》(下称《报告》),2020年至今,54.6%的旅游从业者失业数月,其中,9.6%失业时间大于半年。31—35周岁、36—40周岁受访从业者的流失率超过50%。有近九成(89.1%)受访从业者表示所在企业或机构的员工规模明显缩减。与疫情前相比,四分之一受访从业者收入下降超过五成,41.8%的人表示收入下降超过三成。

今年招聘导游“日薪上千”并非常态。《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二(66.8%)的受访从业者的税前综合年薪在10万元以内,超过三成受访从业者的税前综合年薪在5万元以内。

导游行业缺乏保障,这一痼疾在今夏引发了社会关注。7月2日,49岁的龚姓导游在35℃高温下带领研学团游览颐和园近两小时,因热射病抢救无效去世。据媒体后续报道,其导游证挂靠在北京博远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而当时所带的研学团,却是另一家名为明德雅行的旅行社所派,这导致他的工伤主体认定模糊,家人索赔一度受阻。

窦俊杰介绍,通过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后方可取得导游资格证,但导游只有挂靠在旅行社或协会名下,才能获得景区认可的“导游证”。旅行社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与导游签订“阴阳合同”——明面上签一份劳动合同,私下里签订另一份合同,承诺放弃工资、五险一金和社保,一些导游还要向旅行社缴纳“挂靠费”或管理费。这意味着,导游受一家旅行社的牵制较少,可以接受其他旅行社的临时雇用。窦俊杰称,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基本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

《报告》称,伴随2023年旅游业复苏,招工需求触底反弹,近30%受访从业者表示其所在企业/机构的员工人数有恢复性增长。在曾经离开旅游业的受访从业者中,19.5%已经或正在准备回归,18.2%的人表示仍在观望。小李就是离开的一员。他2018年入行,一年半后辞职重归校园,如今在攻读吉林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同时,利用暑假时间兼职带团。

“行业要先回血,人才才能回流。”窦俊杰认为,短期内爆发式的行业增长可能缓解人才紧缺问题,但旅游行业高质量人才缺口始终存在。据业内人士分析,当下人才缺口最大的是传统跟团型导游和专业垂直型导游,前者与“低价团”旅行社占据过多导游资源有关,真正亟需补充的是后者,比如面向入境游客的外语导游。

“疫情对文化旅游业尤其是旅行社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导游为了生计被迫改行,特别是外语导游流失及导游年龄老化现象严重。”洛阳龙门石窟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赵虎龙今年8月在一场圆桌讨论活动中表示,“疫情发生前,洛阳经常带团的外语导游大概有80名,如今有近三分之一的外语导游流失,留下来的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难以应对未来全面恢复的入境游市场。”窦俊杰从2014年开始提供面向入境游客的外语讲解服务,并在2018年编写了北京市外语导游讲解规范,他同样观察到这一细分领域的内生矛盾——许多有外语基础的导游更倾向于借助这一优势进外企或当老师。

能够满足年轻人旅行新需求的导游更为欠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十一”前推出了10条北京Citywalk(城市漫游)路线。“今年是徒步之年。”窦俊杰认为,市场需求倒逼Citywalk这类慢节奏、深度体验的旅游方式诞生,有效弥补了游客不能被热门景点满足的需求,但这种旅游方式要求带队有更深度的知识储备,“让游客有获得感”,以及“提供情绪价值”。

对于导游行业的未来,李欣然表示,“如果做导游这一行的话,我没有对未来的稳定的预期。”窦俊杰则持更中性的态度,“我是既悲观又乐观,乐观是因为我坚持长期主义,相信未来会有一天这个行业会风清气正,但悲观是对于短期,近期要是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还不太可能。”

(文中小李、芬芬为化名)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