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规培”,为何总被抱怨?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医生, 带教老师, 医院, 工资, 临床, 学生
涉及行业:服务业, 医疗卫生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湖南省
相关议题:工作时间, 工资报酬
- 近三成规培生月收入不足1000元,部分地区规培生面临生活基本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
- 规培生劳动强度高,有的每周工作时长达到70到75小时,超负荷工作情况普遍存在。
- 规培生在临床工作中往往承担大量基础且重复的任务,如写病历,而难以参与到更多的临床决策和手术操作中。
- 规培生收入存在差异,一线城市的规培生月收入可能达到万元级,但也有规培生靠着不到2000元的工资难以维持生活。
- 规培生在实际工作中常感到自己的劳动被低估,如被视为“可以随时替换的螺丝钉”,并且在技能提升方面感受有限。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规培是全球多国实行多年的一项重要医学教育制度。提高医生的平均质量,这是这一制度建立的初衷。但在我国落地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部分学生感受不佳。
总结下来,无外乎“三座大山”——收入待遇差、劳动强度高、学习收获少。
2020 年,医疗行业论坛丁香园曾针对规培生做过一项月收入调查,近三成(27.5%)的规培生表示每月收入在 1000 元以下。此外,不久前发生的湖南某医院规培生极端事件,更是将规培生劳动强度过高的极端案例摆上台面。
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在刚入行时就做到轻松而富庶,几乎所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要经历一段辛苦、拮据的时光。但是,在一些地方,不得不参加规培的医学生们,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体验尤甚强烈。
时至今日,全国已有超过500家公立医院作为规培基地而存在。
但不同规培基地之间的规培体验天差地别,因此也并非所有规培生都有着恶劣的规培感受。比如,一些沿海城市医院的规培生月收入能达到万元级别,还有一些医院则提出规培生将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
离开象牙塔后,“规培”成了不少医学生们面对社会的第一课。
例行查房的时候,患者问正在规培第二年的钱小獒:你现在一个月的薪水,有没有3万块钱?
钱小獒一愣,回到出租屋后发朋友圈自嘲,“我现在臀部翘得可以顶起一屁股债。”
以热爱生命、治病救人为名,用漫长的学制,换体面的生活——这是很多医学生踏入医学院大门时共同的期待。然而走入规培生涯之后,“现在都是为爱发电”,一位规培生这样形容。
收入和待遇,是规培制度全面推开以来,最为规培生们最烦恼的问题之一。很多人觉得,自己苦读多年,毕业后却还要经历3年低收入状态的规范化培训,甚至连独立生活、解决温饱都很难做到。
规培期间,收入由国家、省及医院的补贴和科室绩效共同组成。不过,在多位规培生的讲述和一些医学论坛中的交流中,可以窥见规培生们的收入有着天壤之别。
部分一线城市的规培生月收入可以达到万元级,这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其实已经十分理想。但同样,一些一线城市头部医院的规培生,靠着每个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几乎解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此外,还有很多规培生表示,虽然一同工作,社会规培生会拿到相对更多的工资,这里似乎存在着某种隐性的收入歧视。
钱小獒是东北人,从爷爷辈开始,家里长辈多少都是做和医疗行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深知学医的苦和累,都想让我学一个其他专业并留在老家周边”。结果,出于种种原因,钱小獒还是报考了离家最远的西南地区的一所二本医学院。
毕业后,钱小獒和女朋友都觉得“应该体验一下东南沿海风情”,便一起报名了东南地区某地级市医院规培生。在这家医院接受规培,一个月的收入固定是4000元出头。除去接近2000元的房租水电,钱小獒很难积攒抵御生活风险的备用金。
3月,钱小獒不幸骨折,结果连700多元拍CT的钱,都只能向家里开口索要。
经济上的窘迫,使规培生活中“不合理”行为变得格外刺眼。
2023年春节,钱小獒和女朋友商量着去女方家过年。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双双没有确定休假的时间。终于,在节前某天,负责规培的老师通知了休假的日期区间——科室一般过年会有五天假期,再加上年假(一般规培生只有一天年假)及双休日,一共可以凑出一周左右。
结果,在钱小獒和女朋友回到老家之后,当月应发的工资和补助迟迟没有到账。“过年就指着这工资和补助了,我一个快三十岁的大男人,去老丈人家里,满身上下就几百块钱。”
转过年,二人按照预定日期回院报到。但是规培办突然补发了一份通知,要求所有过年回家的规培生,在规培结束后返回科室,补齐假期的时间。有同学拿着之前老师交代放假时间的聊天记录去和规培办对质,得到的却是一句:你理解错了。
更重要的是,只有补上这几天的休假时间,此前未发的4000元工资和补助才会陆续到账。此时,距离应发这份工资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而这推迟发放的4000元,也成了钱小獒和医院后续多次矛盾的起因。
“发工资的时候,你们是学生;工作的时候,你们是医生。”钱小獒这样总结说。
一名医学教育专家告诉《健闻咨询》,无论在哪个国家,医生的培养本身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本身都是“半成品”医生。想要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就必须要经过规范化培训,而规培作为学习阶段的一部分,注定有所取舍。
但目前,部分规培生们的补贴或收入较低,甚至有人无法满足日常的基本开销。
2020 年,医疗行业论坛丁香园曾针对规培生做过一项月收入调查,近三成(27.5%)表示每月收入在 1000 元以下,其中 8% 的人表示规培期间「没有收入」,每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占 32.3%。
一位美国的医学教育专家表示,美国的规培生虽然收入水平也不高,但是多少能达到当地中产水平,甚至规培阶段就已经可以实现按揭买房,而这种收入水平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日本的医学生毕业后会参加为期两年的研修医培训(类似于中国的规培制度),收入可以达到应届生平均工资的二到三倍。尤其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防止医生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扎堆,特意提高了一些边远地区的研修医收入标准,年收入可以达到700万日元(约合34万人民币)以上,“更重要的是,当他们规培毕业,正式行医,收入可能还会翻数倍,这叫人有奔头。”
但是,年轻医生们同时善于安慰自己。和同龄人的收入有所差距时,他们便换了比较维度。四下张望,是同行们更低的工资。
王宇在省会的三甲医院口腔科规培,并在规培第二年考下了规培资格证。2800元补贴,500元的住房补贴和1500元的资格证加成,构成了她每个月的收入。虽然和一个月只有一次双休的工作强度相比,这份工资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但和其他兄弟医院相比,她又觉得自己应该知足。
“我们已经是全市规培工资最高的了”,她了解到,朋友所在的隔壁医院,会以“提供培训”为理由,扣除一部分国家补贴。
专硕学生拿着更少的补贴,有抱怨的声音,也有人会用学生身份作为解释。
在某超一线城市三甲医院读专硕并接受规培的刘晁,每月只有1600的生活补贴,而该市2023年第二季度的薪酬中位数是9000元。刘晁看的很开,仅仅把自己当成学生,规培当作求学,学费则由父母全额付款。他认为,一旦把规培看成一份工作,那心态百分百会失衡。
同样的,就读于顶级医学院的吴俊,每月补贴在3000元上下,只勉强够维持生活开销。如果不是学校提供宿舍,这点工资甚至不够租下医院附近的一间小屋。“还行吧,同市好多医院也就这个水平”。
然而再多的安慰,面对“同工同酬”的口号时总是显得很无力。在急诊值班时,王宇每隔五六天会排一次24小时的班,有时,下了晚班要直接去接第二天的门诊。处理夜间患者的通知,除非难以处理,也会优先打进规培生们的电话。
钱小獒告诉《健闻咨询》,自己每周的工作时长在70到75小时之间。2022年底,他刚好轮转到呼吸科,轮转的这三个月中更是超负荷工作,连七天班只能有半天休息。然而,这3个月的补贴,只有300元。
提到在心电图室的轮转经历,钱小獒显得有些激动。
早上八点,钱小獒用着护士的工号,或是在诊室里做整整一上午的心电图,或是在前台做等级接待,扯着嗓子对200来号患者呼喊。“因为规培办有要求培训,所以他们也会给我们排班,但事实是我从未做过任何这项工作,也没有任何人教过我怎么看心电图和怎么写图发报告。”
在庞大的医院系统中,钱小獒觉得自己像一颗螺丝钉,随处可见,随时可换。身着白大褂这一年多,对自己的定位却逐步降级。“随便找个稍微有点医学基础的人来替代我,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多名规培生则告诉《健闻咨询》,规培期间,如果在临床科室轮转,写病历常常需要占据他们半天甚至半天以上的时间。这些规培生们认为,虽然写病历是医生的基本功,但因为比较容易快速上手熟练,长期将时间用在这里,感觉就成了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只是机械化劳动,带来不了多少提升。
而整个诊疗环节里,最能体现医生能力的接诊、处置和下医嘱,规培医生们却往往接触得并不多。甚至在不少规培基地在培养规培生时,并不会给予他们独立负责病人的机会。
“提高是肯定有的,但是要说特别大,好像也不是。” 王宇所接触的临床工作相对有限,在手术中基本只负责吸唾的工作。“还是做我实习的时候已经会做的事情,规培的时候会比之前做得更精湛一些。”
实际上,由于规培的轮转体系,规培生们很难长时间留在某一个科室内,所以难免出现临床工作参与不深的情况。
李综正在北方某头部医院接受规培,他在普外科轮转时,手术中就只能承担一些切开及缝合工作。虽然这些只是表浅的操作,但他觉得,对于每两三个月就更换科室的轮转周期来说,这的确无可避免。
另一方面,参与临床工作,学生身份也能避免很多风险,“如果我毕业直接去医院负责救治患者,很可能职业生涯早早早就断送了,因为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遇到医疗事故”,而规培提供了一段缓冲时期,减轻了青年医生初上手术台的压力。另一位同在外科接受规培的规培生则表示,观摩即为手术的一部分,让规培学生直接走上手术台,本身也不现实。
钱小獒很认可急诊区的急危重症“轮不到规培生上手”,这是对患者的负责。但日日夜夜的写病历,让他感觉仿佛忘记了规培的初衷。不去做一些突破认知范围和临床能力的工作,难以真正学到东西。
不过,一位临床专家强调,很多年轻医生容易轻视写病历的重要性,而写病历其实是一名医生的基本功,也最能体现一名医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就是以高质量病历而闻名,病历和图书馆、住培制度一起并称为‘协和三宝’。”
规培生刘晁所在的医院,带教老师的工作强度很大。当临床任务、教学任务同时压下来,将重复的且基础的工作交给规培生来做是无可避免的,“但如果基础工作给规培生做了,却不提供有意义的教学,我觉得这就是带教老师的不对”。
一位医学教育专家指出,在西方国家的专培制度中明文规定,带教老师需要将50%的时间用于教学服务,以平衡老师在教学和临床任务之间的精力。
几乎所有规培生都认同,规培期间学习质量的高低,带教老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碰到水平高愿意带教的老师,可以传授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规培生吴俊举例,就阅读影像资料而言,术业有专攻,在脑显像领域,新手看了半天可能还是一头雾水,而经验充足的老师看半分钟就知道问题在哪里。”
实际上,正是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上的“高光时刻”,让规培生有机会短时间获得老师十几年间阅遍疑难杂症积累的宝贵经验。
带教老师是一方面,规培基地之间的参差,也体现在教学能力上。
实力强劲的规培基地,平日里大大小小讲座、会议、论坛琳琅满目,学生们可选择性参加。而钱小獒所在的医院,有些科室“ppt还在用几年前的,日期都懒得改”,有的更是讲都不给讲,仅仅是把ppt摆出来,拍几个照片给规培办,教学任务就算完成,教学记录本交给规培生填写,无人检查。
对待教学任务敷衍了事的现象,部分水平不高的规培基地存在这种现象。
虽然现实有种种不便,但多位规培生均认为,规培期间能否学到东西,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规培生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很多时候取决于自己。”
自主学习,这可能是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重要区别。规培生们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未来医生,要主动向带教老师提问,主动找到重复工作中的问题自行搜索并解答,才能得到更多的进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