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者:有人被分手,有人怕再失业,他们“只想像正常人生活”

发布日期: 2024-07-28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九派新闻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失业, 乙肝, 乙肝病毒, 携带者, 母婴, 传播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
地点:

相关议题:就业, 失业, 就业歧视

  • 乙肝携带者在就业和恋爱方面面临歧视,担心因病毒携带者身份而失去工作机会。
  • 有乙肝携带者因入职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而面临跳槽难题,担忧同事知道后被排挤或再次失业。
  • 乙肝携带者在工作场所感受到的压力和恐慌,导致他们在求职和职场中缺乏自信。
  • 乙肝携带者希望社会能提供更多理解和支持,给予他们同等的就业机会及生活空间。
  • 乙肝携带者通过社交平台寻找相互支持的群体,分享治疗经验和生活建议,以减轻心理负担。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也是病毒性肝炎中,对健康影响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我国作为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近年来虽在乙肝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仍有约75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存在“筛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等问题。

在第十四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九派新闻采访发现,乙肝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情况多见于不去体检的患者。也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下称“乙肝携带者”)反映,他们因健康问题,在工作、婚恋和生活中受到歧视。

“乙肝歧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众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梁科认为,比起寻求认同,乙肝患者应该减少心理负担。

“不要自我歧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亲密关系中也不要刻意隐瞒,坦诚告诉对方,如果要生育,可以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咨询,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梁科说。

同时,他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定期体检2至3次,并希望社会给予其更多理解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与恋爱、结婚和生育的空间。

【1】因携带乙肝病毒被分手

小七没有想到,自己是乙肝携带者这件事成为她“被分手”的理由。

刚和男友恋爱时,小七向男友坦白,自己是乙肝携带者。对方从未当面显露出异样,还表示理解。

去年夏天,她和男友庆祝恋爱一周年,本想畅聊二人未来规划时,男友的一句“我父母还是不能接受乙肝这件事”,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小七刚出生时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是大三阳),按要求打了疫苗,但还是感染了乙肝病毒。在她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定期带自己去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HBV-DNA,从未发现过异常。除此之外,小七的生活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谈恋爱期间,小七曾到男友家中吃过几次饭。用餐过程中,曾和他的父母谈论过这个问题。男友父母是受过教育的人,他们也知道一起吃饭不会传染,还告诉她,现在社会对待乙肝的环境比以前开明很多。

但一年后,小七还是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身份被分手。追问原因时,男友表示:“我们可以不在乎,但是以后有孩子不能不在乎。”

小七理解男友所担忧的“母婴传播”。“若宝宝出生后不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的妈妈所生宝宝将有30%至42%的概率感染乙肝病毒。”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胡芳曾表示。

不过,母婴传播没有发生在莹莹和她的孩子身上。30岁的莹莹从出生起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虽然肝功能一直很好,HBV-DNA定量也在正常范围内。生孩子前,莹莹还是不放心地去了医院寻求帮助。

医生给出建议后,她积极配合医院,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孩子出生后立即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她的孩子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且体内有抗体。

医生正在给婴儿注射疫苗。图/视觉中国

“2020年,我国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已经接近100%。”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接受《健康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母婴传播是乙肝患者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近些年,通过母亲妊娠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策略,几乎没有宝宝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

虽然乙肝病毒并没有成为莹莹的婚姻阻碍,但是婆婆不让她做饭,不允许她触碰厨房用具,将她的碗筷单独放在一格,洗的衣服也单独放置。这些生活细节还是令她难以接受。

此外,由于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从小到大,除了家里人,她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过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对于乙肝群体,目前大环境好了很多,但是老一辈的思想,我很难改变。”回忆起生活中被异样对待的经历,莹莹依旧感到难过。去年,她和丈夫、孩子搬离了婆家的房子,出来单独居住。

有了孩子后,莹莹在生活上很注重养生。除了定期检查身体、不熬夜、不喝酒、不生气之外,她在饮食方面也格外注意。“我吃得很清淡,而且尽量不在外面吃饭,但心里还是有点怕。”具体怕什么,她自己也讲不清。

【2】担心再次失业

乙肝携带者不同于乙肝患者,其肝功能正常,大多数人在刚感染时没有任何症状。“对于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除了就业和恋爱受影响,和常人无异。”向研目前尚无伴侣,但据他了解,“如果另外一半知道的话,基本上没有后文了”。

他现在最怕的是公司组织的体检,如果同事知道了,他会被排挤疏远,也可能面临再次失业。

今年4月中旬,向研本打算跳槽去一家公司,但入职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复查几次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还是60U/L左右(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按照国际惯例,男性正常值为40U/L,女性为35U/L)。他补充检查了乙肝两对半与丙肝戊肝,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与乙肝核心抗体都是阳性,也就是常说的“大三阳”,又称“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

向研的检查报告。图/受访者提供

乙肝大三阳通常意味着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能力较强,传染性强。反复肝脏炎症发作者容易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但乙肝大三阳的肝炎并非不可控制,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从而避免肝组织的损伤。

向研按照医生的嘱咐吃护肝药、抗病毒。一个月后,他的肝功能恢复正常,能通过入职体检,“但陷入了找工作的恐慌,没有了以前的自信”。

经历了辗转求职,今年6月,向研入职了一家外资企业(港澳台)的药品研发岗,入职体检不要求查乙肝,“我还有点庆幸”。不过,岗位要求办理食品类健康证,检查有无职业病。最近,他发现公司组织的定期体检要检查乙肝二项,“又不知道怎么办了”。

“如果体检发现了,有可能被劝离开,虽然我这个部门不是GMP体系的,但是公司是生产型企业”。(注:GMP指良好生产规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

他曾在国务院、药监局、人社局网站查过相关资料,结果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必须检查乙肝,特殊岗位除外。

结合此前找工作的经历,除了特殊行业(幼师、特警、空乘、餐饮等),他也遇到过一些“普通的公司”与财务岗位也会查乙肝。在他看来,目前就业市场对乙肝携带者的包容性“都挺差的”,因为很多人不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都很害怕。

谈及自己如何携带上乙肝病毒时,向研称,“很大可能是母婴(传播)”。初中他曾接种过乙肝疫苗,此前体检也正常,只是这次体检才发现。他的家人也做了检查,母亲和妹妹也携带了乙肝病毒。他回忆,小时候老家医疗条件不好,出生后没有阻断针可以打,村里打疫苗还共用过针头。

医学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及一般生活接触并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但对于乙肝携带者,公众的恐惧与担忧并未因此消减。

“得了这个病真的好孤单,别人都很在意,躲得远远的。”向研自从得知自己携带乙肝病毒后,就开始在社交平台寻找“抗(乙肝)搭子”(病友),希望一起抱团。

他还组建了一个群,“大家一起分享治疗进展和经验,相互安慰和解答”。他说,群里氛围不错,目前大家都在忙生活,只要有人发消息,其他人基本上都会回复。

向研组建的群。图/社交平台截图

“朋友不怕多,有些东西,和没有体会的人说不了”。社交平台上,他这样回复一位想加入的网友。

现如今,得益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乙肝病毒已经能得到有效控制,遗传给下一代的风险也能通过母婴阻断降低。然而,社会上谈乙肝色变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果可以,有谁想得这个病,或者生任何病呢?我们只是希望我们能活在阳光下,正常生活。”向研说。

【3】医疗技术在进步,认知水平仍待提升

事实上,公众口中的“乙肝病人”在医学上分为两类。严谨的说法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与活动性乙肝患者。

“为什么称之为患者,因为肝功能不正常。”梁科向九派新闻介绍,乙肝携带者的肝功能正常,可根据情况治或不治;活动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必须治疗。

乙肝可以是急性(短期且严重)或慢性(长期),大多数人在新感染时没有任何症状。慢性感染者在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的情况下,会引发“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发展。

“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新华社7月14日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在2024加速消除乙型肝炎学术会议上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前述会议指出,我国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细胞癌年龄标化发病率逐年下降;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持续下降;近年来新生儿3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目标。

同时,为保护乙肝携带者的隐私,避免其因健康状况受到歧视,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法律及政策,并不断完善。《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2007年,原劳动保障部、原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要求,用人单位在招、用工过程中,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2010年,人社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在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包括乙肝五项和HBV-DNA检测等),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该通知还强调,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健康体检非因受检者要求不得检测乙肝项目,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解聘。

等待面试的求职者。图/视觉中国

与过去相比,“中国对乙肝的认知与治疗水平已有显著提高,卫生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梁科表示。

作为致力于肝炎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他见证了中国从乙肝高流行国家向低流行国家的转变。他向九派新闻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国乙肝的感染率是9.9%;而2016年,我国乙肝的感染率是6.1%左右,已经显著降低。此外,我国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已降至0.32%。中国3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高达99.6%,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5.6%。

他指出,抗乙肝药物的可及性也越来越好。以恩替卡韦(一种抗乙肝病毒药物)为例,21世纪初,一颗药21.9元,现在21颗才3.8元。此外,通过科学的母婴阻断措施,我国乙肝携带者与乙肝患者也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阻断乙肝病毒传播至下一代的成功率几乎达到100%。

“问题是医疗技术可以做到,但很多病人做不到。”他坦言,相比过去,现在大众对于乙肝的认知有了明显提升,但依然没有达到理想情况。

【4】“乙肝并不可怕”,不必有过重心理负担

政策规定为乙肝携带者提供了平等就业的保障,技术进步使得乙肝病毒能得到有效控制,但社会认知与意识的转变还需要时间。在实际生活中,乙肝携带者在家庭、在职场被差异化对待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完全消除大众对乙肝群体的偏见,确实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梁科认为,比起寻求认同,乙肝患者应该减少心理负担,定期体检,健康生活。

在他看来,乙肝歧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众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并不通过共用餐具、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游泳等日常接触方式传播。针对公众较为担心的“乙肝病毒会由母亲传给孩子”,医学领域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通过接种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几乎可以100%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疫苗对乙肝的预防作用至少持续20年,也可能持续终身。所有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获得乙肝疫苗接种。随后至少间隔四周注射第2剂或第3剂乙肝疫苗。已经完成3剂接种程序的通常不需要进行补种。

不过,在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要及时发现乙肝并有效控制病情,患者拥有科学的认知是前提。

九派新闻从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了解到,据估计,2022年,在所有乙肝患者中,只有13%患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3%慢性乙肝患者(700万人)在接受治疗。

在梁科的门诊中,乙肝导致肝硬化、肝癌多见于不去体检的患者。“平时没有体检的习惯,有几天感觉不舒服也不在意。肝细胞在破坏、修复、破坏、修复的过程中,(肝脏)会逐渐变形,直至硬化,也就形成了肝硬化;时间久了,可能激活癌基因,患上肝癌。”

同时,他强调,如果没有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只要保证每年定期进行2到3次乙肝的专科体检,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就能大大减少患肝癌、肝硬化的概率。”

“乙肝并不可怕,不要太把它当回事。”谈及乙肝携带者的就业处境,梁科表示,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多了,过去是全民查乙肝,只要参加工作都要查,现在只有特殊职业要查,有效地保护了人的隐私。另外,入职体检帮了很多人,对于过去从不体检的人来说,这次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复查发现有乙肝,可以尽快治疗。

他向九派新闻举例,其所在医院前不久收治了一名年轻男子,他大学毕业后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已经是活动性乙肝,转氨酶几百。后来得知是母婴传播,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母亲知道儿子感染了,但从来没说过。

对于乙肝携带者、乙肝患者,他建议:“应坦诚地面对工作、婚恋和自己。不要自我歧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亲密关系中也不要刻意隐瞒,坦诚告诉对方,如果要生育,可以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咨询,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梁科呼吁,希望社会能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与恋爱、结婚和生育的空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小七、莹莹、向研均为化名)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责任编辑: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