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富士康:回归郑州的真相
来源网站:www.laborfact.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事件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富士康, 印度, 来源, 郑州, 苹果, 工厂
涉及行业:制造业, 电子/仪器/计算机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河南省
相关议题:海外中国工人
- 富士康重返郑州引发劳工界的热议,一些人期待其能缓解就业压力,提高薪资福利,但也有工友对其吃苦耐劳、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持怀疑态度。
- 过去富士康在郑州的劳资冲突和疫情期间对工人的待遇,使得部分工友对其回归持谨慎态度。
- 尽管富士康尝试在印度扩大投资,但由于管理和政策挑战,其在印度的运营并不顺利,显示出中国供应链的重要性。
- 富士康回归郑州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满足iPhone16的订单需求,同时也在郑州投资新项目,体现了其战略转型的需求。
- 劳动者对富士康“回归”和“转型”的真正意义持怀疑态度,担忧长期以来的劳动问题是否能得到实质性改善。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欢迎富士康回归?
8月上旬,产能逐渐转移至印度和越南的富士康重返郑州的消息成了中介和当地工友间的热点新闻。不少自媒体于是纷纷拍手欢迎,称富士康的回归解决了目前就业紧张的困境,上万人的生计得到解决,同时也就盘活了当地经济。劳务中介的人力则称,“订单全回来了,组长友善了,线长也不屌人,全技员也低调了。‘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滚蛋’这句话再也听不到了。”似乎富士康的回归意味着一片光明前景的到来。
但是工友们保持着谨慎和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就业少、找工难的问题,富士康的回归的确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岗位以解决燃眉之急;且富士康的薪资、福利和做工条件相对相较国内其他工厂都更有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工友也嘲讽道,富士康回归是因为发现“转了一圈儿还是中国的人工便宜”、“只有中国人吃苦耐劳、价格低”、“两班倒只有中国人能干下来”。更有工友对两年前疫情发生在郑州富士康的劳资冲突事件记忆犹新,表示不会轻易相信富士康。
想去富士康打工之前,先想想在疫情期间富士康老板怎么对待工人的!
嗯,说说十三连跳呗,拿点死工资命都没了。当年信口雌黄,现在印度混不下去了又跑回来,回来干嘛呢?说大陆离不开它,好像没它大家过得也挺好,这些事咋不提,一味地夸......
重返郑州的背后
实际上,网上流传富士康回归的原因是计划将产能从印度迁回中国的说法并不成立;富士康最多只是暂时撤出了郑州。作为苹果供应商的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深圳、成都、太原等地有着众多工厂,郑州工厂只是其中之一。因为富士康迁出,2024年一季度,河南省手机出口仅为664万台,较2023年同期的1688万台大幅下降1024万台,降幅达60.7%。但同期深圳出口境外品牌手机2138.3万台,大增53.3%;山西省2024年一季度手机的出口额也达到161.8亿元,猛涨43%(来源)。
同时,对于苹果而言,中国的供应链部署也没有做出过转移的调整,甚至有进一步的巩固。今年4月苹果最新公布的供应链清单在剔除了8家中国企业的同时又新增了10家,是近三年来的首次净增长。且在总共187家供应链企业中,中国大陆的厂商达到51家,占比为27.3%,稳居首位。同时据悉,苹果在印度加工厂所使用的零件也仍需从中国进口(来源),这都说明中国供应链仍然举足轻重。
尽管如此,苹果和富士康的确也尝试在印度进行扩大投资和市场开发。苹果计划到2025年将印度在iPhone代工中的产量提升至25%,并为此加大在印度的投资。富士康为了配合苹果的生产线转移,已经在印度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的重大投资(来源)。
只是富士康在印度的开厂过程并不顺利。虽然不像国内工友所认为的那样,实际上印度苹果供应链企业一个普工的工资为1500元左右,远低于国内工资水平。但印度工人似乎确实不如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和“好管理”。如2020年,台湾科技公司纬创在印度南部的苹果工厂发生暴力事件,约2000名员工因对薪资持续调整不满而示威,并破坏了工厂设备并焚烧车辆(来源)。印度工人同时采取过行动反对轮班制、两班倒和三班倒;当做工与宗教习俗冲突时也会进行抗议。且不仅是工人自身,印度政府方面对于外资也是一向比较严苛,在关税、政策、和基层执行等方面都不会让富士康如在中国一样如鱼得水(来源)。再加上本身工业能力和资源协调等问题,所以尽管8月底富士康董事长出面辟谣印度制造良品率只有50%的谣言(来源),富士康在印度的战略部署确实仍需要中国供应链作为后备支撑。
富士康本次回归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短期内满足iPhone16的订单需求(来源)。而今年7月,富士康公告将投资10亿元在郑州投资的新总部大楼,也是用于电动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是富士康战略转型至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产物(来源);虽然与此次重新大规模招工没有直接关联,但也是促成富士康回归的一个因素。
超级工厂“回归”之后
2023年初,郑州富士康就逐渐面临业务衰退,员工加班机会稀少,许多正式工的月收入仅有2000多元。当初又因为疫情的影响,富士康的工人数量大幅减少。随着生产线逐渐实现自动化,工厂依赖机器取代人工,导致工人离职现象频繁。而在富士康撤出郑州后,其在郑州的工人数量骤减,从30多万降至仅10万。有工人表示,此次8月的招工潮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和前两年相比,富士康今年的招人指标在下降;且招工大部分都是临时工和派遣工,等这次生产潮一过大家又都会离开(来源)。
曾经的超级工厂已经开始衰退。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富士康的2024第二季度财报,其毛利率从15年前的超过10%降为为6.42%。不但其本身面临着国内其他加工企业的竞争,苹果也因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加剧而销量下滑(来源)。因此富士康渴望转型。7月22日上午,《河南省政府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加快推进新事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来源),以及投资10亿修建的新大楼都是为“3+3”战略(即以“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一代移动通信”三项新技术领域为发展重点)所做的准备。
然而所谓富士康“回归”、富士康“转型”,对于劳动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就等于直接造成了就业岗位、地方税收和产业升级?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影响就业等方面,给当地经济带来波动是事实;且这种波动对于国民的生活有时至关重要。但是这种波动不是仅被一块刻有企业名字的招牌所改变的,不是靠富士康从天而降的拯救,而是社会经济整体作用的结果。且富士康无论从最早落地郑州还是现在,政府都与其密切合作,提供政治优待:统筹的厂房建设、提供土地、招工动员、政策优惠、财政补贴以及立法执法上的让步(来源)。所有这些投入和让步,换来了经济腾飞,但似乎没有换来与之对应的劳动者的新生活。
况且,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在一家企业的一处工厂的变动下就大幅震颤了,那么这么多劳动者的生活究竟被把握在谁的手里呢?工业像一个生命体,不论其怎么变换,其中总是劳工作为血液中的红细胞,提供给养;而被定期更新淘汰的也是他们。无论未来富士康是确认长期回归郑州,还是转型走向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制作,当地劳工们的整体待遇和做工环境会有多大程度的改善呢?富士康长期以来负面的争议事件频发,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与其说是劳动者需要它,不如说是目前经济需要这剂临时的强心针。来来去去的富士康——没有离开过的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形式,而难以改变的则是劳动者的困难处境。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