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有效沟通……都是护士们绕不开的问题。近日,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不同医院不同岗位的多位护士,听她们“吐槽”职业压力,聊聊职场困扰。 三甲医院手术室在编护士:晋升名额千里挑一 科研比较卷 王婷是研究生学历,做护士15年了,一直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每天工作时长肯定不止8小时,每个月总的工作时长为220-230个小时,工作天数约为20 ...
源链接本期介绍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科研工作者常常是受人尊敬的,探索未知领域的工作好像可以让人摆脱日常社会的纷繁嘈杂和物欲横流。然而,现实的科研工作者是否能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在象牙塔中孑然靠知识安身立命?他们面临 ...
源链接是二级教学事故,考核会不合格。”赵锦形容,“非升即走”的后劲儿跟高考一样大,“入坑”高校老师之前,她常做的焦虑梦是高考迟到。 在国内当大学老师的几年将赵锦的科研热情消磨干净,她说,“我再也不想干科研了,对这个东西有应激障碍。” 给她带来巨大创伤的是这样一种制度: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始推行“非升即走”的人事改革—— ...
源链接副教授降到讲师岗,薪水待遇也相应降低。尽管学校提到只退还了1万元安家费,但原本承诺的购房补贴,剩下的40%也不再发放了”。 《南京林业大学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办法》中规定,科研项目和论文分别占50分,其中若没有完成协议中约定全部项目,项目部分计为0分,而考核的合格线为75分。不合格意味解聘或是降级聘任、不予发放剩余购房补贴,同时按下一层类人才引进待遇 ...
源链接的典范: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自带寒暑假,而且比起小初高老师,还多一份不用坐班的自在。 然而,这样的好命轮不到被戏称为“青椒”的大学青年教师们。 他们既要做到教书科研两不误,还得时刻盯着“非升即走”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不仅寒暑假要奉献给科研事业,就连双休都快保不住了。最后一看工资条,少得让人觉得“奋斗不值得” ...
源链接调节学科建设。 有的学校把部分绩效工资也分到每个月发放,最后年终考核时再多退少补,就出现了年底要退工资的情况。但这种是极少数的、反常态的情况。 绩效工资分为:科研奖励、超课时津贴、社会服务津贴;而科研奖励又分为论文、专著、专利、项目和奖项等等。真可谓名目细密,童叟无欺。 在此之外,还有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地方津贴,比如政府补贴、校园 ...
源链接精神科,确诊了中度抑郁。 抑郁的体验与压力紧紧缠绕,博士生的压力有其独特性。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关注其他受抑郁困扰的群体?事实上,一些博士生的生存处境挺艰难的。如果没有导师额外的科研补助,大多数高校博士生每月补助只有2000元左右。他们很快到而立之年,但唯一可以凭借的是不可知的未来,一切都要靠现在来打拼。 网上有家境贫寒的博士生写道:“没有学位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 ...
源链接他看到的、最好的一块进入金字塔尖的敲门砖。 “对于那些顶尖的医院,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只有通过临床博后的路径,才有可能进去。”他进一步解释,“这种吸引力,对8年制的博士更强,因为这部分博士科研成果较少,在科研上是有短板的,临床博士后是一个可以补齐这个短板的选择”。 然而,在此次身边人的事件冲击下,加之一些师兄师姐的“善意劝告”,叶蓁开始对临床博士后慢慢失去了信心。 想要 ...
源链接我就匆匆坐地铁赶去新区找房子,下周要去新公司报到。 中午时分的地铁比平日上下班要空旷舒服,我找了个位置坐下。终于真正意义离开学校,五年一瞬,眨眼间,在这里待了五年,本科四年,科研助理一年。过程甚煎熬,如今真的正式离开,内心还是感慨万千。 有人说,科研助理是学士后,但我从未想过自己在学校的时间会拉这么长,去年6月下旬,大家仓促回校拍了几张毕业照,就算是 ...
源链接记者/李想俣 实习记者/吕一含 张燨文 罗楚骐 编辑/刘汨 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成为科研助理,以度过毕业后的就业“缓冲期” 资料图片 自今年5月以来,全国多所高校都扩大了科研助理的招聘规模。过去两年里,在就业压力下,已有超过20万毕业生进入这个“缓冲地带” ...
源链接以贵阳学院为例,46个职能部门一共提供354个科研助理岗,其中保卫处3人、后勤管理处7人、人事处11人。而云南红河学院,在2021年招聘了两名毕业生进入保卫处。 2009年复旦大学发布《“科研助理”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据媒体 ...
源链接时候,我们并不真的工作,而是为考研、找工作、申请学校做准备,有人在雅思或考研的书上飞快做笔记,有人戴着耳机专注盯着屏幕上网课。 我们都是 2022 年的毕业生,我们的身份叫“科研助理”。月薪4000-5500元,每周工作三天,其他时间自行安排。这像是学校给我们的一段带薪 gap year。 依照学界传统,科研助理一般受雇于教授或课题组,辅助完成科研项目,许多有志于学术界的学生会把它 ...
源链接喘了一口气,很快,他又沉下去了。 他已经失败了两次。在“非升即走”体系下,他如果想在五年内实现晋升,手里得有东西。 他在常去的论坛许愿,“今年一定要中!” 那里散落着大量青年科研人员的恐慌、担忧、困惑和无望。 近20年来,中国科研人员的数量急遽增长,2009—2020年,R&D人员和R&D研究人员的全时当量分别从229.1万人年和115.2万人年增长至523.5 ...
源链接2022年4月前,杨岩(化名)还在一家生物公司做科研,月薪一万元左右。成为核酸检测员之后,杨岩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跟着公司的移动方舱,在全国“追着疫情”跑,最高月入10万元。 加样,提取,扩增,核酸检测的三个重复机械化 ...
源链接续聘); 要么去双非院校拿年薪15万元左右的编制再慢慢“熬”待遇。 “我博士毕业30岁,一旦6年预聘期出不了成绩,相当于35岁后就失业,风险太高”,自知无科研优势的王峰,最终接下来自三线城市“双非”高校的教职offer。 “有编制、旱涝保收,还有社会地位,这是父母口中稳定体面的工作了。” 本以为工作稳定高枕无忧,直到王峰正式 ...
源链接副教授,转岗后勤保卫”的政策,引起过一片哗然。 不是说博士就不能从事后勤保卫岗,但至少这跟人们对博士的美好想象,差距甚远。 长期以来,中国父母公认的好职业中,大学教师占据一席——从事科研、受人尊敬、时间自由,看上去很美。但如今,“北清博士考城管”“博士去小学任教”等新闻,时常出现。 离开学术圈的年轻博士正在增加。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01 博士越来越多,大学装不下了 ...
源链接随大流的泡沫 2022年毕业季,我拿着“退学离校通知单”,困在泥潭里。走到这一步,我自身有很大的问题:跨专业读研,没有科研基础,对做学术缺少热情。追究到底,都归结于我当年跟风读研。 高中时我在市重点,靠着勤奋从班里倒数冲上年级前10,高考考了650多分,去北方一所211大学读新能源。这专业听 ...
源链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门。(人民视觉供图) “如果6年内未获聘准聘正高及以上岗位,应申请转为专职科研岗、实验工程岗,或不再续聘。”2024年1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的一则通知,将教师晋升职称的竞争“卷出了新高度”。 按照通知,新聘任的常规岗副高岗位教师须签订6 ...
源链接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 近日,斯普林格旗下公共卫生杂志《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卫生》发表我国科研人员的研究,首次证实心理压力是导致中国医疗卫生人员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 研究对来自中国5个地区10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23234名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超重/肥胖、自评整体健康 ...
源链接唏嘘,这家设计院也曾辉煌过: 抚顺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企业,自一九五二年成立以来至今已运营了七十余年。这个曾为抚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研设计企业,如今进入低迷运行的状态,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知道,这既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影响,也是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严酷现实。 如今困难: 今天的我们正在经历另一种社会变革 ...
源链接